中国古代钱币萌芽于夏代,最初以贝币作为交换单位,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赢秦,历经了四千多年的漫长历史,创造了七十多项世界之最。
汉武帝于元鼎四年(前113年) 下令禁止郡国铸钱,把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将铸币大权收归中央。中央政府成立专门的铸币机构,即由水衡都尉的属官 (钟官、辨铜、技巧三官) 负责铸钱。钟官负责铸造,辨铜负责审查铜的质量成色,技巧负责刻范。面文“五铢”二字的钱最初铸于汉武帝元狩五年 (公元前118年),重如其文,被称为五铢钱。
五铢钱是秦汉货币史上的一大转折,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统一。西汉时期的五铢钱,枚重五铢,形制规整,重量标准,铸造精良。王莽篡汉以后,改国号为新朝,王莽颁布一系列改变币制的法令,禁五铢,行新钱,先后规定的货币三十余种,其形式模仿周制,等级庞杂,使用不便,不足值的大额货币泛滥,苛法强制推行,导致经济的极大混乱,不久即告失败。由于王莽禁汉,导致大量的汉五铢被集中销毁,王莽下令,凡使用五铢或收藏五铢的,重则极刑轻则鞭刑,一度盛行的五铢钱,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东汉建武十六年,光武帝刘秀重新推行为王莽改制所一度中断的五铢钱制,对社会经济的恢复起到积极的作用。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货币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变期,隋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统一标准的五铢钱,同时严禁私铸及其他旧币使用。至开皇五年隋五铢便成为国内统一的法定货币。
五铢钱此币外圆内方,象征着天地乾坤。正面书有“五铢”二篆字,字体修长秀丽,风格一致,“五”字交笔缓曲,上下与两横笔交接处略向内收。“铢”字“金”头有如箭镞形。其面郭较宽,形制整齐,肉面光洁,钱内外郭略高于钱肉,薄厚一致。此币印制规整,钱型厚重,品相完整,文字美观大方,锈色自然流畅,古朴大气。整体打铸深峻,轻重适宜,铸工精细,字文凸起,边棱料宽,外郭稍阔,铜色浑厚匀称,内外郭宽窄均匀,规矩整齐,极具收藏价值。
古钱币虽小,其身上却印着丰富的历史足迹。如今遗传在世的精品古钱币虽然并不多,但是每枚精品古币价值却是不菲。古钱币的价格是由存世量、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判断的,而且随着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