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六大茶类中鲜为人知的一类,黄茶有点儿尴尬。它算是茶叶界中的“稀有物种”,产茶区较窄,只有四川雅安、湖南君山、安徽霍山等传统产区,并且产区每年的产茶量和销售量也很少。
因此,黄茶出现在的茶台上的机会并不多,也就渐渐被人们遗忘。排在前三名的君山银针、霍山黄芽、沩山毛尖听过的人也为数不多。
想到有一次朋友托小编买黄茶,跑遍了整个茶叶市场,才只找到一家卖黄茶的店。小编的内心是崩溃的。真心希望,黄茶可以迎来它的春天,而不是秋天的黄叶随风而逝。
黄茶鲜为人知不仅是产区的的原因,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黄茶茶干的颜色黄绿,茶汤色泽偏淡,很多茶友将它和绿茶或者白茶混淆(没办法,谁让绿茶和白茶的名气大呢)。
小编以前也傻傻的分不清楚。在认真翻阅资料,外加高人求教之后小编才知道,黄茶的制作工艺赋予了它独特品质,跟绿茶和白茶的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这么好的茶,怎么可能“黄”呢?下面,小编就从制作工艺上跟茶友们絮叨絮叨。
制作工艺(两种)
1、摊青→杀青→揉捻→闷黄→烘干
2、摊青→杀青→揉捻→烘干→闷黄
闷黄作为黄茶特有的一道工序,是将杀青或者揉捻或者烘干后的茶叶趁热堆积,使茶坯在湿热作用下逐渐变黄。
揉捻后堆积,茶叶含水量高,变黄快,称为湿坯闷黄,例如沩山毛尖;烘干之后,茶叶水分减少,变黄慢,称为干坯闷黄,例如君山银针。
茶叶变黄对于绿茶是品质上的错误,但对于黄茶,却要创造环境使它变黄。
闷黄的制作过程少则几十分钟多则几个小时,在闷黄过程中湿度和温度都在不断变化。
闷黄过轻,则有青草气,叶片颜色偏绿,达不到黄茶标准,更像绿茶;闷黄时间过久,叶片褐变,汤色暗沉,茶汤苦涩,偏向黑茶。
所以黄茶要保持自己的立场,还真是要点功夫的。这时候做茶师傅就要像大白一样,做个暖男时时刻刻保护它
。
黄茶制作要集天时、地利、人和的外界条件,闷黄的独特工序这个过程复制不到其他茶类身上。小编自己理解,黄茶符合儒教的“中庸”精神,不偏不倚,保持自我。
虽平凡但不平庸,虽朴实无华却精益求精。小编为之动容。这样的一款好茶,不应该被更多的茶人欣赏吗?
不要拦我,小编要马不停蹄的去茶叶市场淘好货了。虽然小编只能献上绵薄之力。
如果茶友能从小编整理的文章中得到自己想了解的黄茶知识,小编心里是美的。黄茶可以黄,但是不能“黄”。
各位茶友,来喝杯黄茶吧,鲁迅先生都曾说过:“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让我们享受鲁迅笔下的清福吧!
来自:深圳茶友圈(微信号:szchaa)
分享与茶、深圳生活相关的文章,长按 szchaa 复制到微信里搜索订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