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志(中共甘肃省张掖市委党史研究室)
20世纪30年代,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南梁苏维埃政府诞生了一种红色货币——油布币(又称苏币、苏票),虽然只流通了半年多左右,却在很大程度上便利了边区军民的生活,活跃了根据地的市场,有效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在中国红色金融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采取多项举措,促进经济发展
甘肃省华池县南梁镇,位于陕甘两省交界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于南梁地势奇险,地处子午岭的林区,山大沟深,树木茂密,又是国民党势力相对薄弱的地方,中国共产党人先后在陕西、甘肃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从而开辟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1934年11月1日,中共陕甘边区特委和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在南梁荔园堡召开陕甘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陕甘边区工农民主政府(又称南梁苏维埃政府)、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和赤卫军总指挥部,习仲勋当选为政府主席,刘志丹任军委主席,朱志清任赤卫军总指挥。
南梁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制定和颁布了涉及土地、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十大政策,成立了十大委员会,巩固了新生的革命政权。边区领导人积极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开展对敌军事斗争的同时,为确保革命政权能够稳固立足,制定了多项从实际出发的经济政策。当时,正值南梁地区遭遇大旱,面对严峻的形势,苏维埃政府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提供了农业工具,以帮助农民恢复农田的生产力;还鼓励技术创新,以提高农业产量;并提供支持,以改善灌溉和土地利用;同时,努力建立市场和交易机制,以促进物资流通。
为了稳定市场、繁荣经济,边区决定发展苏区金融事业,开办银行,印制货币,建立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的金融货币体系。
1934年11月,陕甘边苏维埃政府银行成立,承担起了对外发布财政金融政策、发行边区政府货币、办理兑换业务等职责,管辖造币厂和苏币兑换处。为驱逐国民党伪币,占领根据地的货币市场,南梁苏维埃政府先后起草了《统一苏区货币及其办法》和《发行纸币、铸造辅币的报告》。
为繁荣经济、打破敌人封锁,根据地发行自己的货币
为调剂余缺,促进商贸往来,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南梁荔园堡和白马庙设立了集市。逢农历每月初一、十一和二十一是赶集日,“十天一集”,吸引了大批群众进行交易。来集市交易的不仅有根据地的乡亲,还有从白区来的商人。每当大集开始,便会出现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热闹场景。可是一段时间后,集市上的人流没有减少,但交易额却有所下滑。南梁苏维埃政府对此情况高度重视,迅速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发现问题出在货币上。
当时,南梁地区流通的主要货币是银圆。集市刚开业时,商人的确带入了一些银圆交易,但随后国民党当局就加强了对根据地的封锁,增设了多重关卡。商人们从白区进入根据地,如果发现通行者身上带有银圆或贵金属,就会被没收,所以银圆被带进根据地变得越来越不容易。
除银圆外,南梁革命根据地周边地区虽然也使用国民党当局、地方军阀甚至地方商号、票号发行的纸币,但由于国民党当局的盘剥,导致这些白区纸币经常贬值、信誉极差,老百姓今天到手的钞票。“明天就可能用不上了”,所以一旦根据地允许白区纸币随意流通,就会给群众的生活带来严重困扰。而根据地如果采取和外来客商进行“物物交易”,又会产生不便携带、不利计价等多重问题。
针对上述情况,为活跃根据地的经济发展和商品交易,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财政委员会经过研究,决定在杜绝白区纸币进入根据地流通的同时,立即在南梁油坊沟设立造币厂,发行苏区自己的货币。
造币厂设在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保卫队长邵凤麟家中。委员会挑选了数名有绘画基础的人当工人,“邵凤麟的弟弟邵凤来就是造币厂最早的工人”。当时,由于条件非常艰苦,缺乏设备和纸张,货币印刷受到限制。工人们用麻布代替纸张,用木刻雕版、手工印刷代替机器印刷。在艰苦的条件下,工人们经过反复试验,就地取材,印制出了质地硬脆、形同油布的货币,这就是陕甘边区银行最早的货币——油布币。
油布币为横式,长14.1厘米,宽6.7厘米,正面上端框内从右至左印有“全世界无产阶级及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17个字,下端框中印有“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财政委员会发行”字样,两边印有“提高工农生活”“随时兑换现金”字样。票面主图为3个五角星,正中大五角星内绘镰刀、锤头图案。正中还盖有陕甘边区银行印,两边竖写面值,面值下面各盖正、副行长印章。
由于这种货币是手工刻板,印在粗麻布上,上面盖有边区政府印章,为防止褪色,工人们又刷上一层桐油,用热油处理过才投入使用,群众因此称之为“油布币”或“苏票”“苏币”。
油布币一共发行过两次,1934年发行了面值为一角(红色)、二角(蓝色)、五角(紫色)的油布币,随后又发行了面值为一元(具体颜色不详)的油布币,两次发行总额为3000元(另有1万元等多种说法)。由于面值偏小,油布币有着类似辅币的功能。
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发行最早的一种苏区货币。
油布币因信誉良好,得以迅速流通
最初,油布币的发行、流通并不顺利。长期以来,由于国民党当局发行的纸币毫无信用、不断贬值,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使群众对纸币产生了普遍的不信任。根据地群众在集市交易中并不主动兑换印制简单的油布币,只是迟疑观望,做生意的商贩也不敢使用油布币。
为了打消群众的顾虑,促进油布币流通,尽快活跃经济和商品贸易,陕甘边区财政委员会推出了新的兑换政策,规定群众和商人可直接用油布币兑换银圆,但不允许用国民党纸币兑换,为此特别在荔园堡设立了4个油布币兑换处,群众在兑换处可将油布币,按照一比一的价格直接兑换成银圆。
苏区政府还经常安排工作人员在集市上专门用油布币购买物品,也接受群众使用油布币和边区政府进行交易,为此还准备了充足的物资,为油布币的流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小面额油布币的流通,缺少辅币找零的情况也被迅速缓解。
群众看到油布币在根据地内可以自由流通,而且还能够直接兑换银圆,遂开始尝试使用,油布币也很快推广开来。不久,集市上的生意又开始红火起来。由于币值稳定且携带、使用方便,油布币也迅速得到了周边地区商贩的认可,根据地的集市贸易额也得到了迅速恢复和提升。白区的商人源源不断地把生活日用品,如棉布、棉花、食盐、火柴、搪瓷碗、手电筒等运到边区集市,不仅繁荣了根据地市场,还使红军的后勤补给得到了部分解决。
油布币存续流通了半年多左右,随着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油布币已无法满足边区经济发展的需求。陕甘边区政府决定在南梁成立陕甘边区农民合作银行,发行新的苏区货币——陕甘边区农民合作银行兑换券(简称农民券),同时停止发行油布币。农民券是陕甘边区政府发行的第二种货币,由于油布币信誉良好,使群众对苏区政权发行的货币都很信任和认可,因此农民券的流通非常顺利。此后,油布币逐渐被农民券取代。
来源: 人民政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