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瞻香炉气,北望钟山英
——蒲寿宬
古人读书,要沐浴焚香,清心敛欲,泡上一杯清茶,在茶香袅袅中调整情绪,然后端坐,在微微的檀香中读书。读书时必焚香必泡茶,一个好的香炉和一套好的茶具,也是文房中除去笔墨纸砚的必需品。古代文人的香炉,古代的茶具,也都是文房雅器,收藏时和其他文房用品是一样的地位。尤其是香炉的收藏。
焚香被赋予了很多超出实用范畴的仪式意义,在最初的时候它就被人们神圣化了。在几个世纪的辗转之中焚香所用的器具香炉也随着这种仪式,由遥不可及变成了文人把玩器物。熏香始于公元前三至五世纪的东周战国时期,燃香之具曰熏炉或香炉。西汉在上层社会阶层中流行熏香,当时还用来清洁衣服。《汉官典识》中就有:“汉尚书郎给端正侍女史二人,洁衣服,执香炉烧燻,从入台中,给使护衣服。”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广州发掘的四百多座汉墓中,有四分之一的墓中出土铜或陶质的香炉。
香炉从汉代的皇室实用到宋的文人把玩,再到元代瓷炉逐渐由上流社会赏玩为主转向用于祈神供祖为主,得到了极大的普及,在器形和釉色上有了逐步的改变。元代瓷炉基本上是保留了宋代瓷炉风格,但在数量和品种上有所增长,以中小型香炉为主,器形以三足圆炉和鬲式炉较为多见;明代则出现了如象耳炉、戟耳炉、筒炉等新的造型,在色彩上,由单色釉变为以青花为主流装饰,青花瓷成为主要工艺;到了清代,则以钵式炉为主。
虽然香炉的历史久远,但是一直以来,古瓷炉收藏的目标年代都集中在宋、元、明、清四朝,但宋元明清瓷炉各有不同。宋代之前,香炉作为我国古代传统的实用器主要是用青铜和陶制成。宋以后,以瓷为材质的瓷香炉逐渐取代了陶制和铜香炉,成为香炉的主流。
在元代,各个钧窑窑场继续生产着传统品种天蓝釉、月白釉以及蓝釉红斑等器物,由于窑场规模扩大,重在扩大产量,加之大量生产的是日常用品盘、碗、罐、瓶等,与北宋末年禹县烧造的贡器如盆、尊、洗等相比显得相对粗糙逊色。
与宋代钧窑器相比,元代钧窑器的特征是胎质粗松,釉面多棕眼,光泽较差,釉色以天蓝、月白为多,不少器物上往往饰以红色、紫色彩斑,元钧器物施釉多不到底,圈足内外无釉。但是,元代钧瓷中也有不少优秀作品,如1972年北京后桃园元代遗址出土的一对钧窑双耳瓶,高达63厘米,造型别致,釉色艳丽,是元代钧窑器中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