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猫鉴赏网

齐白石160岁生日庆典在成都盛大举行

12-31

齐白石160岁生日庆典在成都盛大举行

明天就是2024年的第一天了。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写道:庆祝齐白石160岁的生日在哪里过呢?

答案就是成都。

生于1864年1月1日的白石老人,在1936年入蜀之后,此次再度“受邀”来到了成都:由北京画院联合成都市美术馆举办的“白云深处作神仙——齐白石精品研究展”已于昨日开展,并在今(31)日下午举办了隆重的开幕式。

展览的题目取自白石老人的一首题画诗“昔人化蝶致翩翩,栩栩蘧蘧未上天。何不将身化鸡犬,白云深处作神仙”。

“老人在仙蝶与鸡犬之中的取舍,折射出其人生的智慧。这恰恰与成都人民豁达闲适的生活选择不谋而合……成都人总能在平凡的日常中找到人生的快乐与满足。”吴洪亮在展览前言中这样写道。

齐白石《墨梅》

成都市美术馆纪念齐白石诞辰160周年的四大系列活动,主要分为展览和学术两条线。

学术部分由学术研讨会和公教系列活动组成。昨(30)日下午,吴洪亮就在成都市美术馆举办了《不喜平庸 不厌雷同——齐白石的艺术精神》讲座,为观众们介绍齐白石的艺术之路,同时从作品鉴赏的角度介绍展览的学术背景和策划思路。

展览部分,除了呈现136件齐白石真迹原作的精品研究展之外,还有一场沉浸式数字光影艺术展。

“万竹山居”展厅

走进成都市美术馆A区,观众们首先会来到设在一楼的沉浸式光影展现场。

刚进入大厅,就感到有微风徐徐吹拂,一幅幅柔软的薄纱也随之起伏,结合厅中宣纸糊成、山峦造型的洁白布景灯,和一根根灯管造型的“竹林”,营造出齐白石笔下的“万竹山居”意境。

“五出五归”展厅

在“五出五归”的展厅里,一幅9米多高的曲面巨型画轴竖立观众面前,画轴上动态呈现出祖国河山地图与齐白石五次远游的线路,画面中每经过一处地域,两侧屏幕就会映射出与当地相应的画作,以数字化手法演绎齐白石远游归来后绘制的《借山图册》。

在核心展区“一花一世界”中,三块巨大的屏幕围出一个沉浸式空间,屏幕上灵动跳脱的,全是白石老人笔下的花鸟鱼虫。随着光影明暗和画面变幻,只见花瓣在水面激起涟漪,戏水的鸳鸯惊起了荷花上面的小鸟,蜻蜓飞舞,风摇紫藤……动静之中,展现出齐白石艺术的气象万千。

“一花一世界”展厅

到了负一楼的精品研究展现场,气氛转眼就沉静下来。一幅幅被岁月洗褪了少许色彩的国画,配上泥黄色的墙壁和古朴的木构装饰,带领观众们回顾近一个世纪前的那段沧桑岁月。

此次展览汇聚了来自北京画院、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四川博物院、成都博物馆的136件珍贵原作,其中更包括了国宝级文物《四季山水屏》。

齐白石一生共画过三次十二山水条屏,此次展出的是其中最后一组,因其创作于齐白石晚年的“衰年变法”之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风格,也被公认为水准最高的一组。

要特别提醒的是,本次展览的整场展期将持续至2024年3月,但《四季山水屏》仅限时展出一个月。

齐白石《四季山水屏》

负一楼的展厅里同样也有光影示意,但屏幕面积不大,是恰到好处的点缀,专门讲解齐白石最为众人所熟悉的“虾”,经历了几次怎样的变化——他起初模仿古人的笔法,63岁时改为放射状的虾须,到68岁时让虾的前爪更加张扬,直至80岁之后,在虾头处浓墨一点,虾腿数量更少,愈加简约天然。

除了详细讲述有关齐白石一生艺术成就、生活故事的文献整理之外,作为落地成都的展览,成都市美术馆策展团队还专辟一章,重点梳理了齐白石与巴蜀之地的交集与史料,通过挖掘本地文献,结合各馆所藏,揭示齐白石入蜀之于四川近现代美术史的价值和意义。

在这一章节中,有几份“新闻报道”格外有趣,值得驻足细读——这就是上世纪30年代成都地区影响和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新新新闻》对齐白石入蜀后的一系列采访报道。

齐白石是1936年初夏时节来到成都的,从这一篇篇文风与现在殊为不同的报道中,你会看到白石老人入蜀后,诸多具体而鲜活的画面——他如何一度担心自己会无法适应成都的暑热,但随后发现其实这里气候相当舒适;他最喜欢吃的水果是鲜荔枝;他如何兴致勃勃给记者讲解自己绘画的心得……

甚至,到了秋天,齐白石与家人预备离开成都时,《新新新闻》还替他算了一笔账:“齐氏此次在省,作件极多,共收得润格费四千余元……”要知道,当时的记者们在茶馆拼桌办公的费用,每人每月只需一元。

红星新闻记者 乔雪阳 编辑 李洁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光的草书书法欣赏

缅因猫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