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几日,在承德滦平金沟屯云盘山脚下、滦河岸畔,出现了数以万计的蒙古百灵。亲临现场可以听到清脆的鸟哨合奏、振翅轰鸣,以及遮天蔽日的宏大场景。
蒙古百灵是一种小型鸣禽,学名:Melanocoryphamongolica。体长约18厘米。上体黄褐色,具棕黄色羽缘,头顶周围栗色,中央浅棕色,下体白色,胸部具有不连接的宽阔横带,两肋稍杂以栗纹,颊部皮黄色,两条长而显著的白色眉纹在枕部相接。初级飞羽黑褐色,具白色翅斑,最外侧1对尾羽白色,其余尾羽深褐色,后爪长而稍弯曲。雌鸟似雄鸟,但颜色暗淡。它们的嘴较尖细而呈圆锥状,嘴尖处略有弯曲。鼻孔上有悬羽掩盖。翅膀稍尖长,尾较翅为短,跗跖后缘较钝,具有盾状鳞,后爪长而直。
蒙古百灵栖息于草原、半荒漠等开阔地区,尤其喜欢草本植物生长茂密的湿草原地区。常出入于河流和湖泊岸边水域附近的草地或盐碱草地上。主要以杂草草子和其他植物种子为食,也吃昆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繁殖期为5-7月。每窝产卵3-5枚。 据云盘山村老人回忆:这样大群的百灵鸟出现的场面,还是在一九五几年见过,此后再没有出现过。大数量的野生蒙古百灵鸟重新出现,应和滦平县近年来大力整治污染、注重生态环境恢复、致力野生动植物保护有关。
滦平县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提示广大居民:蒙古百灵早在2000年8月1日已被国家林业局列入三有动物名录;目前已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捕捉和伤害野生百灵鸟违犯国家法律。百灵鸟和蒙古族人民有一种极为特殊的感情。广袤草原绿草如茵、蓝天白云茫茫无际。苍穹之下,蒙古大草原的精灵——百灵鸟,常常此起彼伏地演奏着连音乐家都难以谱成的美妙乐曲,它的歌不光是单个的音节,而是把许多音节,串连成章。百灵鸟既是“歌手”,又是“舞蹈家”。在歌唱时,常常张开翅膀,跳起各种舞姿,仿佛蝴蝶在翩翩飞舞。
百灵鸟用美妙的歌喉、优美的舞姿、令人叹服的飞翔技巧使草原充满了灵性,也给草原牧民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更以其自身的存在维持着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 1983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将百灵鸟定为区鸟,也被素有“草原明珠”美誉的锡林浩特市定为市鸟。古代的蒙古人时而把百灵鸟描绘成黑色的鸟(新疆就有黑百灵种群),表示它来自冥冥世界,认为百灵的出现预示新生命的诞生;时而又把百灵描绘成一只大如母牛的五彩神鸟,能给世代以游牧为业的民族带来好运与希望。
17世纪的《黄金史》和后世的编年史《蒙古源流》等文献记载:成吉思汗出生或登基之前,那象征主宰世界、象征无上皇权的王室玉玺就藏在一块巨石之中。有一天,一只五彩的百灵从天上降临人间,停留在这块巨石上高声鸣叫:“成吉思”、“成吉思”…当鸣叫到第三天时,巨石突然迸裂,王宝玉玺从巨石中显露出来。蒙古族人从此深信,这只五彩的百灵来自天上,成吉思汗是上天之子下凡人间,是真命天子。在蒙古族的传说中百灵带来了一个帝国崛起。
元代北方的蒙古族入主中原,王公贵族们将宠物百灵带进中原,同时也将百灵文化带到了中原。清朝时提笼架鸟成为了八旗子弟的一种时尚,百灵也成了八旗人宠爱的四大笼鸟之首。从此笼养百灵成了一种风气。 笼养百灵鸟不仅要精心喂养,而且要肯下功夫从幼鸟开始驯化。驯熟的百灵要做到三不怕:即不怕各种车辆、不怕各种颜色、不怕人群围观。并要经常训练上下“凤凰台”,一早一晚到室外遛鸟。初学“叫口”时要有一只驯好的成鸟“代口”,俗称师傅代徒弟。最好有固定老师“叫口”,以免出现脏口、杂口或乱音。调训学叫时要用布套罩起来,让“学生”静听。经过3—5个月的教学,定能教出好的徒弟。
传统百灵的“叫口”,讲究“十三套”,即会学十三种鸟、兽、虫鸣叫的声音。但这“十三套”的内容、先后排列因地而异。南方笼养百灵允许有画眉的叫口,而在北方却忌讳。北方笼养百灵的基本叫口要有红(沼泽山雀)的鸣叫声,南方则不要求。北方的 “十三套”,一般是麻雀叫开头,母鸡嘎蛋、猫叫、砂燕或雨燕、犬吠、喜鹊(灰喜鹊或喜鹊)、红雀、油胡芦(一种大型蟋蟀)、鸢啸鸣、小车轴声、水梢铃响、大苇莺,胡伯劳结尾。
现代研究表明:百灵鸟控制发声的鸣肌4—9对,比其它鸟的鸣肌多2—5对。而且,每侧的鸣肌都可以各自单独收缩。所以,发出的声音婉转而有旋律。另外,在激素和脑神经核的协调控制下,百灵鸟有着高超的效鸣本领,可以学习其它动物的鸣叫声。蒙古百灵为夏候鸟或留鸟。它在中国仅分布于内蒙古、青海和东北部分地区,种群数量曾经是较为丰富的。百灵鸟嘹亮悦耳的歌声给人带来愉悦,也给自己带来了恶运。一些唯利是图的人,在百灵鸟的繁殖季节,潜入草原,不论雌雄,大量捕获幼鸟,运往外地销售,那些可怜的小鸟们还没来得及享受大草原清新的空气和晶莹的晨露,就被关入牢笼,很多死于非命。更有甚者,一些人为了口腹之欲,用鸟网对百灵进行灭绝性捕杀。使这一珍贵的鸟类资源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坏,加之由于人口增加,草原开发和过量放牧,造成环境质量不断下降,严重影响了蒙古百灵种群数量的增长。
有调查表明:在东北西部一带,百灵种群数量日渐稀少。我们河北承德应该引以为戒,加大力度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蒙古百灵种群数量增加。 野生百灵与家养百灵的区别是:野外捕捉的成年百灵羽色鲜艳,羽毛整齐。足趾油亮而呈暗红色,爪黑色;家养百灵羽色稍暗淡,羽毛常有不同程度的磨损,足趾粉红,爪黄色。野生百灵,怕人,常突然猛撞;家养百灵则较安详,即使受惊,也不拚命撞笼子。理论虽然如此,但野生与家养百灵常常非专业人士难以辨认,略微疏忽就可能踩踏野生动物保护红线,请养鸟爱好者不要轻易购买来路不明的百灵。滦平县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希望广大居民,能够逐渐摒弃笼养鸣禽陋习,让百灵这本来属于大自然的精灵重新回归自然。毕竟百灵鸟在旷野里无拘无束的歌唱,才是人与自然最和谐的乐章。
本文照片由吴洪波杨青山提供
文字:滦平县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袁舒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