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志》
《观石录》
《后观石录》
三部古代著作的问世
标志着寿山石文化达到的巅峰时期
———沈兴
五花石坑:以绿为贵 石皆五色
“室无石不雅,居无石不安。”中国文人墨客对于奇石的情有独钟,造就了宋朝时期赏石文化的鼎盛。由于皇帝的倡导,达官贵族、绅商士子的争相效尤。于是朝野上下,搜求奇石以供赏玩,一度成为宋代国人的时尚。相传在这一时期,于福州地方志古籍《三山志》中,记载由官府开采的(寿山)五花石坑,曾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坑”。
沈兴讲到,宋代开采五花石坑,文人墨客更重颜色、质地和石之纹理,需触之温润细腻,质感如胶般动人。 南宋记载的《三山志》,为福州存世最早的旧志。三山,又为古时福州的别称,其中对于寿山石的记录,对后人了解和研究寿山石文化,探求历史渊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献启迪意义。
《观石录》中的部分稀有石种
在交谈的过程中,沈兴谈到,在《观石录》中,文人雅客对于寿山石的赞美,可以说是上伴帝王将相,中及文人雅士,下亲庶民百姓。在拜读这些唯美的诗句之时,他常常会被古人的智慧所折服,遥想在那个只能秉烛夜读的时代,却能将寿山石的石质纹理特征表达的如此贴切。
沈兴从书籍里有记载的石种研究,找到了什么叫白花鹰背,鸽眼砂,青天散彩,浪滚桃花,鱼脑冻,鳝鱼冻,虾青背,冰裂纹等珍贵的石种。
天然的寿山掘性石纹理
诸如原石“瓜瓤红”之名,源自清代《后观石录》中的描述为“红沁若西瓜瓤子,流滑融溢,入手欲化。”沈兴说于现实观之,把玩于手,正如书中描述所言,鲜艳之极的同时又不失端庄凝重之感,仿佛透出一股“仙”气,观之令人沉醉。
瓜瓤红(水坑朱砂红的一种):浓烈沉郁 如燃烧的火
另外,还有与之相似的“桃花”,《观石录》云:“如美人肌肉中,含落花落霞者。”《后观石录》的描述则更为具体传神:“桃花水一:高一寸五分,横径各七分,石有名桃花片者,浸于定磁盘水中,则水作淡淡红色,是其象也。或曰如酿花天,碧落蒙蒙,红光晻然,宜名桃花天。旧名所称桃花雨后,霁色茏葱,庶几似之。”
桃花冻局部,又名“桃花水”
古籍之言于现代人来说有些晦涩难懂。沈兴总结说道,桃花冻,旧录称“桃花水”“浪滚桃花”。白而通明的水坑冻石中含有鲜红色细点,似桃花洒落于清水中,故名。红白对比,点点分明,十分惹人喜爱。其实它还与朱砂红同质而异类,只是更加妩媚娇艳。《后观石录》将桃花冻称为“桃花水”或“浪滚桃花”,实在是恰当之至。
桃花冻石之“浪滚桃花”
再说其“朱砂”和“桃花”,二者实际上是同一本质的不同表现。它们都是朱砂色的细点漂浮于洁白莹澈的底色中,聚合则为朱砂,散漫则为桃花,沈兴言。
其实,在这二十余载的寿山寻石过程种,我翻阅了众多古籍,从书中感受到了许多文人雅士对于寿山石的真挚情感,也正是这些前人的精神与力量,不断感染着我、激励着我无数次的前往寿山。沈兴感慨道,二十多年前的交通不太便利,在翻山越岭的途中,自己不知道穿坏了多少双鞋,路上用坏的手电筒更是不计其数,当然庆幸的是终有所获,有时从石农手中收集的或是自己挖掘到的,从寿山背回的途中,虽然重量不轻,但步伐却十分雀跃欣喜。
寿山坑洞局部
经常,回到家中时便已是深夜,但那股兴奋劲却一直支撑着我,先将收获到的原石进行细致的清洗,接着到书房打开台灯翻阅古籍,将原石照于电筒之下,与书籍中的记载文字进行比对,有时还会拿出放大镜对石头的纹理进行仔细观察,用砂片将石皮细细打磨,碰到原石中奇特的纹理就连入睡之前也不肯放下。
自然卧室的床头,也成了我的研究之地,抓紧这分秒的时间,好让晨起之时便能立马观见,也因这废寝忘食的精神,我常常被朋友取笑到是要转行去做考古学家吗?而我也只好回到:“不敢不敢,争做寿山最有文化的‘石农’好了!”
水坑鱼脑冻:明泽如脂 凝腻脂润
就以水坑鱼脑冻举例,旧录谓“羊脂”,极似于阗白玉,但比于阗白玉更纯、更白、更温润。色极似羊脂而更洁白,外层呈透明状,内心则处于朦胧状态。色质正,玉质温润,莹洁无类,如搏酥割肪,膏方内凝,而腻已外达。”在自然光下其石质显隐,含云、水团状纹或波浪纹,如煮熟鱼脑,不如水晶冻莹澈,石色亦非雪白。因产量极为稀少,见过鱼脑冻的人也少,故争议也最大。沈兴言。
水坑鱼脑冻石
赏石以 “形、质、色、纹” 为基础,以艺术、文化、韵味为核心,沈兴认为真正的精品石都是融合了这些方面的优点,在 “形、质、色、纹、肤” 的表现形态上,极大的超出和突破了通常石种的观赏、收藏和投资价值,所谓奇巧奇形绝对不雷同,美感美韵动人心魄,形态意蕴更无类似。
沈兴谈到《观石录》和《后观石录》在他的理解中,其对于赏石文化的高度是不能以商人的角度去评判石的价值,而要以纯粹对于美的欣赏,来体悟前人对于天然原石所形成的纹理、颜色在观赏中所达到的视觉、触觉之感上的境界。
虾青背冻石
寿山有一石种,属山坑类的高山石,名为虾青背石,虾青背石以色象命名,灰黑如淡墨,质微透明,隐细密纹理逼肖青虾之背。清·毛奇龄在《后观石录》中称其“通体浅墨如虾背,而空明映彻,时有浓淡。”
其实古籍中记载的有些石种早已绝矿,沈兴遗憾的说道,他多年来的努力便是希望可以保护住这些珍贵的石种,让“消失”的奇石重现石界。
鳝草冻石
草冻产于坑头洞。囚色灰中带有微黄,隐细色点,类似鳝鱼之背脊,故名。另一种,色灰白,呈半透明体,肌里隐粗纹,状如草叶,亦称“鳝草冻”。
《观石录》《后观石录》及《新观石录》
三璧合一
纵观历朝历代赏石发展之路,既能忘情于山水又能透过山水拔云见日的赏石大家莫过于宋代的那些“文人骚客”了。未来,沈兴希望可以将自己这二十多年来的所学所获撰写出一本图文并茂的《新观石录》,希望能有众多爱石之人一同参与其中,同时沈兴还有一个构想,可以在福州的“城市会客厅”打造出寿山石共享博物馆,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市民朋友们带来“国石”的视觉盛宴,为寿山石文化的传承贡献绵薄之力。
下期预告:寿山田黄——“第一坑”
免责声明
若是转载文章均会注明出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仅为交流学习。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的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跟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