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孩子们在田地里耕种或者是在池塘里捞鱼时,偶尔会看到一种形状奇特的动物,不仅外形像蝉,还会“响”起来,如果凑近一看,甚至还会绷紧肌肉进行攻击。
其实它并不是蝉,而是叫做“水知了”的动物,生活习性与蝉有一定相似,但又略有不同,它们生活在淡水中。
如今,在乡下地方市场上,水知了和小龙虾、螃蟹等都已经算是地道小吃了,小孩子们也不再怕碰见了,有的家长甚至会主动买给孩子,让他们逗弄一番。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今早已知道水知了生活习性的田间农民对待的时候,同样也会了如指掌。
但若是河边或者池塘几公里外的地方,因为水知了生存环境的影响,农民在这方面还不是很熟悉,于是每年五六月份回乡一趟的农民在打渔的时候,偶尔还是有会被水知了“咬”上的。
这种仿佛耍酷一样的“咬”伤虽然不会出现什么危险,但是被它咬上后肯定也会影响到情绪,总之,水知了在乡下的时候更像是一种特殊玩具。
水知了在外貌上有一些特别像水蛭,但是在生物学上并不是“水中蛭”,这同时也是一种姑且称呼,让人能够想到一些“水中蛭”的生活习性,但其实并不扎人。
所以,还是要对水知了进行一番科学的介绍。
水知了,其实就是像鱼类一样具有鳃器的昆虫,成虫期为20-30天,假如没有人为的干预,其实它们是能够活到两三个月的。
而这几天正好足够了,所以受农村孩子的喜爱。
在生活习性上,它和蝉有一定的相似性,比如要在树林的叶子上产卵,其实也不通改为水中的树叶,水中也有可以让它们产卵的树叶。
但它们从来不会生活在干燥的环境中,所以在研究水知了的过程中,科学家们做出了一个测试:假装下了一场大雨。
在科学家将桶中蓄满了一定深度的水后,他们将两只水知了放了进去,让它们产卵。
然而两只水知了根本就不会将在水中产卵的树叶放在自己的身边,而是携带着树叶游到更深的一个区域后,便将树叶放下开始产卵。
在产卵的时候,雄性水知了也会静静的在旁边守护,防止有其他水知了过来吃掉。
一船水知了母虫产完卵后,都会死去,因此许多人在烹饪水知了的时候,都选择将其在池塘中剥开,让它能在死前享受自己的孩子还没有长大就被生吃。
尽管是这样,但是水知了产卵的规则却是很严格的:必须是在有降雨、或者是已经下过雨的环境下,再选择树叶,分开两性,对于自己的种子和下一代也是很付出的生物。
在孑孓期,水知了也是非常“潇洒”的一种水生动物,当它们还是孑孓的时候,必然是无法上岸求生存的,但是在幼虫期,却比较像蜻蜓幼虫。
它们可以潇洒的在水中悬浮,飘荡,甚至还能起到一定的捕食作用。
在成虫期,水知了的身体将变得非常肥厚,这和蝉一样,也是因为它们在幼虫期没有能量补充。
因此,在成虫期,水知了的肉质会“薄”一些,但是“薄”不是指没有肉质,而是减少了一些,仍然是非常美味的。
在淡水中,水知了拥有极高的捕食能力,是真正“水中霸王”。
在进行捕食时,它们还会把自己的触须“伸”进水中,从一定的角度来看,就像是“水中的吸血鬼”,这是它们在进行捕食的时候最“上镜”的一种状态。
其实不光是它们有这种状态,淡水中还有一种动物在捕食的时候,会比它们更加“可怕”,那就是“泥鳅”,不过“泥鳅”在进行捕食的时候不伸触须,而是张嘴。
一般来说,在我国的乡下不同地方,习惯对于水知了和野鸭这两样食材的消费量很大。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地方,会将它们收养起来。
一方面是因为乡下地方的人们性情中都有一些善良牵连,不忍心看到它们被小孩子玩弄,所以会将它们购买回家中养着。
另一方面,还有一种人,他们会将家中水池或者是蓄水池中的一些具有水生特质的植物收成出来,同时也会购买一些这样的动物,然后将它们放在一起养着,以陶冶情操。
这种来源于儒家中国的思想就是“随心”,对于“随心”,儒家始终是“支持”的,自然环境中的“美”甚至可以用“灵动”来形容,所以依然在各个地方都能够看到有这种动物的。
同时,每一种动物都有不一样的味道,运用它们的肉质的表现,将其发挥到极致,那么这种食材也就算是“艺术馆”美食了。
另一方面,因为有着人们观赏,许多园林主人也纷纷购买“水知了”并进行了命名:“桂花蝉”。
在市场上,有着多种类型的“水知了”,其中有一些,即使是将自己培养出来的“水知了”进行出售,也不会有人来买,但是既然如此,几乎每一只“水知了”都是母“水知了”,因为成虫的寿命,母虫产完卵便会死去。
孑孓是水知了的幼虫,因此在生物学上,孑孓的数目便是水知了的种群数。
不仅如此,水知了还是一种“益虫”,在我国的农村一度有“水知了是害虫”的说法,没错,这种说法的确是合理的,因为在我国大约半个世纪前,水知了的种群曾经是“暴涨”。
于是,农民们就在自己的水田中,为孑孓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也就是蚊子的幼虫,蚊子的幼虫是水知了的化石时期“主要食物”,并且也是数量最多的。
但是水田中的蚊子的幼虫会吃掉庄稼的根部,一些农民在打渔的时候,遇到水知了后,就将鱼篓中的鱼,和水知了一起放出了池塘,骂着说:“滚,少爷要的可不是你这种害虫。”
然而正所谓“每一个物种都有存在下去的理由”,在经过多年的全球生物调查的同时,我国的科研人员也对水知了和蚊子的幼虫天敌—蚊浆虫各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蚊浆虫是一种很弱小的物种,经过多年时间的深层研究,蚊浆虫的种群数量在全国的水田中是非常稀少的。
而蚊子的幼虫的种群数量却非常庞大,其次孑孓的种群数量萎缩,经过多年的自然选择,如今它们的种群数量已经是非常小的了。
于是,在洪水过后,蚊子就会被一种叫做“啄蚊鱼”的鱼类以及一种叫做“水知了”的水生昆虫等物种食掉,正所谓“有几个,就让几个活”,一个物种若是灭绝,那么就会在食物链上出现问题,农民和城市的市民,都要在其间打转。
于是,现在的农民和城市的市民,是相互协商,不会让谁一种物种彻底灭绝。
因此,在蚊子的幼虫的种群数量下降到一定程度后,与其将蚊浆虫种群数量提高10倍,还不如将孑孓的种群数量提高4-5倍,以保护足够的蚊子种群的数量。
在我国,由于有着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上的不同,所以不同地区对于食物的认知也千差万别。
例如:在我国的北方地区,都会将牛菌、牛肉和羊肉放在“淡水螃蟹”一类中,但是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地区,却将其单独作为一种食材,甚至还有一种脆肉,叫做“九节猪”。
这就是食物文化的多样性,同时也是地域差异。
尽管这样,但是我国是非常着重“食物安全”的国家,在研究的同时,我国的科研人员也是会同样着重考虑“食物安全”的。
但科研的路是没有尽头的,未来,我国在水知了的养殖上,也会有非常多改进的地方,同时也会发现许多新的水知了的品种,来满足市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