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湖州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丁金林在自家茶园望着天空。虽然每天都在浇水,但持续高温干旱,山上的部分茶树已经开始枯萎 (项飞/图)
持续高温和干旱,种茶大户陆黎丰的310 亩茶园受损严重 (项飞/图)
今年刚种下的茶苗,难挡高温 “烤验” (项飞/图)
尽管山头的喷灌昼夜不停地洒水,丁金林家的四十多亩茶园还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枯黄。烈日炙烤下,山头上孤零零的几只喷灌对整片“饥渴”的茶园来说,有点杯水车薪。
为了守住自家茶园,8月以来,丁金林几乎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山上的茶园每天要轮换浇水,山下的茶苗圃每隔两小时就要浇水降温。为了保卫白茶,丁金林全家总动员,女儿女婿们下班后,也在夜里上山浇水。
7月以来,罕见的高温干旱使得浙江湖州安吉县的白茶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安吉县溪龙乡农技专家介绍,整个溪龙乡白茶受旱面积达到了60%。在“中国白茶第一村”黄杜村,1.2万亩的茶园已有30%出现焦枯现象。
旱情对白茶的影响在8月中旬开始集中显现,随着炎热天气的持续,当地白茶受损也在加速扩大。而那些看不见的损失,则要等到后续显现以及明年白茶开采才能统计。
安吉白茶的种植多在山地,茶园南北朝向的不同、土质的好坏、灌溉设施的有无,都会对白茶度夏造成影响。一个多月高温少雨的极端天气,正在放大这种地势差异带来的后果。地处山北的茶园,因为日照原因,普遍较山南的白茶受损小;山头的茶园较山脚和平地的茶园更易出现枯萎。甚至,一场局部不平衡的降雨,也会改变两个山头茶园的长势。
出现焦枯的茶园,第二年的白茶产量将减少一半,严重的甚至无茶可采。一些环境更加恶劣的茶园,眼下正面临生死“烤验”。
与此同时,高温干旱更带来的次生病害——赤叶斑病,低于32℃会自行消失的高温高湿型病害——正在蚕食着本就脆弱的安吉白茶。
高温干旱对重度修剪的茶园来说影响更大,特别是一些过迟修剪的茶园,几乎遭遇灭顶之灾 (项飞/图)
阮祥敏在山脚黄金芽茶园安装喷灌。保住了6亩黄金芽,却无暇顾及山上的二十多亩白茶 (项飞/图)
丁金林在山下的茶苗圃浇水。为了给茶苗降温,他每隔两小时就要浇一次水 (项飞/图)
茶农陆永能摸黑在苗圃喷洒农药消除病害。为减少高温干旱造成的损失,安吉茶农们每天早起晚睡,全力抗旱保茶 (项飞/图)
溪龙乡的农技人员介绍,茶农在高温干旱天气浇灌时,迅速蒸发的水汽会为病害的产生创造高湿度的生长环境。湿热同行,只要两三天的时间,赤叶斑病就能在茶园内迅速暴发。而对于茶苗来说,高频率的浇水降温,不仅易发病害,还可能导致茶苗烂根现象。
抗旱与防病的矛盾,使得茶农更多选择在晚上行动。傍晚和黎明,在黄杜村的田野和山头,随处可见戴着头灯浇水的村民,远远看去,一闪一灭的灯光就像丛林里的萤火虫。为将损失减到最小,很多茶农不分昼夜地在地里抗旱保茶,有的一晚上只睡两三小时。
茶山浇灌用水,多是来自山下小水库和沟渠。长时间的干旱使沟渠无水可取,村民只能将水管通向更远的水库,而长距离的供水需要启用多个接力水泵,才能打到山头的喷灌。
持续的抽水让山脚的多个水库干涸见底。村里启用的引水工程今年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于一些偏远的茶园,关键时期的无水之困,时刻威胁着白茶的存活。
针对高温干旱的影响,溪龙乡在7月就组织村民进行茶园管理培训;农技专家也纷纷走进茶园现场指导茶农抗旱;安吉气象部门也派出人员前往黄杜村人工增雨……
8月16日傍晚,干旱已久的黄杜村迎来了一场持续两小时的大雨。旱情暂时得到缓解,山下干涸的小水库也有了可供三五天的灌溉蓄水。对多日不眠的村民来说,这场大雨让他们终于睡了一晚安心觉。
两天之后,高温再起,丁金林和老乡们重新回到茶园全力抗旱。作为黄杜村最早种植白茶的村民之一,丁金林没有遇到过这么严重的高温干旱。眼下不分昼夜的坚持,对他和村民们来说,是一场和高温干旱的耐力赛——跑赢了,那些枯萎的茶树来年还会生根发芽。
8月24日,处暑第二天,安吉的最高气温降至30℃,高温退去的同时,伴随着茶农最盼望的晚来降雨。
黄杜村,一位茶农在即将干涸的水库抽水 (项飞/图)
一位茶农在准备浇灌茶园的水管。一些高山茶园因距离水源地较远,茶农需要准备多级水泵接力输水 (项飞/图)
对于山上的茶园来说,水是非常宝贵的。许多茶农都会用简易装置收集雨水 (项飞/图)
8月19日晚,大雨将至,茶农在茶园开渠引水。雨水让当地旱情得到暂时缓解 (项飞/图)
为缓解旱情,气象部门工作人员准备在黄杜村实施人工增雨 (项飞/图)
茶农在山头除草。天气干旱,茶园施肥也比往年提前 (项飞/图)
溪龙乡,一家飞防公司工作人员在用植保无人机进行赤叶斑病害防治 (项飞/图)
黄杜村,一位茶农在茶园浇水。对安吉的茶农来说,茶园就是他们的全部,这次前所未有的挑战是和高温干旱的一次耐力赛 (项飞/图)
项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