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猫鉴赏网

历溪村:徽州五千村的瑰宝

05-27

历溪村:徽州五千村的瑰宝

历溪村建于宋朝,村民多为王姓琅琊郡,拜王壁为老祖。

历溪桥


舜溪古桥旁有高大的水口树,红枫、古桥、碧水、蓝天是画家与摄影家的好素材。站在有600多年历史的古桥上,便走进了牯牛降风景区,牯牛降诸峰时隐时现在白云之中。桥头倚着峭壁原先有一座观音阁历经战火后仅存着一座神盒残烛摇曳的光影中可见“漂海观音”牌位和“历峰锁钥”木匾。这里是古代通往牯牛降的关隘,如今公路已修到村口,建于明景泰五年(1454)的这座古桥便成了-处观赏用的景观。在观音阁上首壁中,有一天然凹凼,凼中清水四季不涸,村民称为“无根水”。传说用“无根水”洗手后,拜观音无不灵验;用“无根水”前药无病不治。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就有“无根水”的记载。牯牛降十万亩大森林是野生动植物的良好栖息繁衍之地。


这里的奇花异草孕育了历溪世代的名医,明代御医王典字邦贡,号意庵,,就是其中一位。他笃志学古,肆力诗文,自幼研读《素问》诸书,得医学之奥妙。直圣济殿事、加授登仁郎。有《医学碎金》《意庵医案》等书行世。王典深受娘娘宠爱但他不图荣华富贵,向嘉靖帝告老还乡回到历溪后营造“合一堂”宗祠,并将祠堂大门按圣济殿五凤楼形式建造。

皇上念其有功,宗祠建成时赐给一对汉白玉抱石鼓,这在徽州祠堂抱石鼓中堪称一绝。这对汉白玉石鼓高1.2米,宽0.8米,厚 0.2米,安置在“合一堂”大门两侧两面石鼓及基座都是用完整的汉白玉石雕琢而成,正反两面均为吉祥物,高浮雕图案,其中有“龙狮戏球”、“麒麟送子”等图案,还有传说中的“独角龙兽”“整龙倒海”“天马驰骋”以及“紫鹿银羚”等立体吉祥物浮雕,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历溪村至今保留着许多明清古居。“古代的历溪人很会借势设景,在旧谱上就有“历溪十二景”这12景为“鸡冠尖春眺象鼻石登览、舜溪桥临风、罗美台怀古、历峰巅晓日、汲水滩夜月、柱峰墩古松、古寺山旧址、鹅岭望乡烟、骡岭踪地脉、普陀岩焚香、镇南祠祈福”。

历溪的古树林有五六片,为防止历溪峡谷风冲散了村中的财气,村人在北面谷地营造了林木。由于历代宗族法规封禁,加上良好的生长环境这里古树参天,千年古樟要六人才能合抱。

我家就在这树旁边

正因为如此水口林里较多地保存了珍贵树种如银杏红楠、樟树、紫檀、紫藤、苦楮、豹皮樟等。古树林不仅是一道防风屏障。更是一种活着的“档案”与“化石”它为人们研究天文、地理、历史、宗教等变迁提供了实物。

古树林旁有一“嚎啕殿”供奉的是傩神菩萨和五猖老爷。

五猖、中堂五猖、下堂五猖、二十四殊天和江西蟠阳戏班。由此可以历溪村祭祀和唱戏的习俗由来已久,村中戏坦更能说明这一点。戏坦,就是在村中沿河在或台阶上观赏目连戏演出。

村民演目连

2001年 10 月 17 日中央电视台《华夏文明》摄制组来拍摄徽文化专题,在祁门拍摄历溪目连戏,撩开了目连戏那神秘的面纱。

目连戏演出有“两头红”的说法,就是从太阳落山开始演,一直演到第二天日出。央视讲究效果,坚持要到时间才拍。太阳偏西,残阳如血,牯牛降群峰峥嵘,这时操场上锣鼓喧天,狼烟四起,整个历溪村仿佛沉浸在一种神秘的远古世界。

随着一阵阵急促的呼唤声和锣鼓声。五猖急急登场,他们手拿铁叉口喷大火绕场狂奔。铁叉撞击的金属声急风暴雨般的锣鼓声里叭啦的爆竹声与观众的口哨呼叫声连成一片震耳欲聋赶得那些凶神恶鬼毫无藏身之地,这叫“驱鬼去煞”

目连戏对于一个不懂徽州方言的人来说,简直有如在说天书唱腔念白一句也听不明白。这无关紧要,游人看的是一种民俗,一种风情。


历溪有“三大”即:风大、石头大、眼睛大。风大,指历溪村地处牯牛降历溪10公里峡谷的风口。每到傍晚,峡谷的山风顺势而至。吹得古树林呼呼作响,真有些“风声鹤唳”的感觉。石头大,指的是历溪村前舜溪河里一河团石,如蹲如卧,大似酒缸,小如酒坛。相传这些石头是观音大圣与地藏王斗法的结果。眼睛大,指历溪村历来尊师重教,文风颇盛,人才辈出,明清时期就有15 人在外为官,所以说读书为官,见多识广,眼光自然就高了。其实,历溪还有“三多”树多、草药多、寺庙多;“三奇”:悬棺、抱石鼓、无根水。

巨型贵宾犬和泰迪的区别

徐悲鸿的马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