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栋老师原创
11月11日那天我在大李家城山头。返回途中,经过石槽村海湾小鱼市,想起今天是购物狂欢节,于是买了一条极丑的安康鱼,回家炖萝卜丝,味道美极了。返程是沿滨海路西行,忽然我注意到前进方向右侧,有几块裸露的奇石,非常像金石滩玫瑰园里的玫瑰石。下车细看,果然就是珍贵的玫瑰石,学名叠层石,也叫藻灰岩。
或问:金石滩玫瑰园在哪儿?就是有石猴观海、猛虎回头、海龟上岸等象形石的那片园区。那里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石头层层叠叠地压在了一起。远远望去,犹如一片在碧海蓝天中含苞欲放的朵朵玫瑰。它们是由很小的古海藻化石沉积而成的,所以也有地质学家认为它应该叫“微生物岩”。因为它是小小的海藻花了数亿万年时间,为我们打造的景观。
我们知道,海洋里的绿藻是一切植物一切生命的祖先。在距今25亿年前,海洋就开始有藻类出现,开始真正的光合作用程序,这是地球上里程碑式的革命飞跃。在距今6亿年前的震旦纪,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大爆发的前夜。藻类则达到鼎盛期,那时蓝绿色的海藻黏液已经覆盖了浅海海底,而海面上则长出了毛茸茸、密麻麻的红藻,这种能大量繁生着造礁的微生物——蓝藻和绿藻,后来又渐渐被海水中含钙质的软泥所填充包围,于是它们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组合,慢慢沉积到海底之后变成了藻灰岩。再经过亿万年的变质沉积,最后形成了紫色的大理石,经过地壳运动,又把它们抬升翻腾到地面上,经过风化磨蚀,终于成了今天我们见到的叠层石即玫瑰石。大海,把最柔软的海藻变成了最坚硬的岩石。也可以说,叠层石是地球生物构建的首批工程。
或许有人会惊奇:叠层石的玫瑰花形状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叠合着的是蓝藻与绿藻和矿物质交互沉积,于是形成一层叠一层或一层套一层的沉积构造。形成花瓣状纹理的是叠层石柱体的横剖面,藻类和杂质交替着,像树木的年轮一样。而藻类的沉积层抗风化能力比较强,“柱体”周边的杂质抗风化能力比较弱,这就形成了横剖面表面的差异风化,将纹层部分及“柱体”部分突现出来,就形成了一片片的花瓣。在经过距今4亿年的泥盆纪之后,叠层石开始衰落。目前只有澳大利亚的鲨鱼湾、中美洲、中东等地一些人迹罕至的海湾和湖河中,才有少量的现代叠层石存在。中国现在一些地区也发现过叠成石,都是改造成景观了。
大李家石槽村的这片玫瑰石,从纹理和形状看,要比金石滩的玫瑰石更清晰、更漂亮。它们都是同一地质年代的,形成时间约为距今6亿年左右,岩质主要是十三里台组的叠层岩。在这长长的黄海岸线上,它们各以不同的方式裸露出来。过去人们不懂得它的地质科学意义上的价值,只是见它石中生花,所以海边人又叫它“提花石”;因为颜色艳丽,常常被施工队伍买去用作装饰材料,并美其名曰“东北红”。这一片区域,就是明显的已经开采过的一个遗址。我注意到这里原来是一个小山头,因为挖石取土,整个山头已经被削平了。就在这个类似被遗弃的采石遗址现场,竟然还留有那么多玫瑰石。有很多只是刚刚露出头角,如果一点一点的深入挖掘和剥离,它们会露出本来面目和更大的面积。这一片园区,如果处理好,再经过设计,完全就是一个全新的地质景观。它和前边新落成的正明寺可以形成呼应,我认为,全部出土要比金石滩的玫瑰园更精彩,比金石园的面积更大。这片玫瑰石遗址位于滨海路350公里处,对面是大连万大源食品有限公司厂房,我在百度地图测距得知,遗址距离新区中心金马路直线距离仅25公里。
现在,我最担心的是哪一天,突然开来推土机和挖掘机,就会让这些几亿年才形成的自然景观毁之殆尽。这种事发生过多次了,也许还在发生。也许,这里的街道和有关部门早就知道了这片叠层石,早就有了预案和想法,我属于多虑了。但这里又没有任何标志和提示。退下这几年,我陆续走过世界许多著名的海湾和景观,凭良心说,从金石滩到城山头的这一路黄海岸线一点都不差。身边无风景,是普遍的心理现象。绿水青山即金山银山,这个概念当然要包括自然景观、地质景观。我们大金普得天独厚之处,就是拥有了黄海海岸线和渤海海岸线。真心希望媒体朋友也多多关注这块难得的自然景观园区,更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把这块叠层石遗址保护和利用起来。终有一天,它会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