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猫鉴赏网

《黄州寒食帖》:感悟人生与书法艺术之美

07-28

《黄州寒食帖》:感悟人生与书法艺术之美


黄州寒食帖》原帖

1。

庚子年的仲夏某夜,窗外暴雨骤停。纺织娘和其它乐手争相弹唱,犹如千年古琴声拂窗流淌。送走客人,植得先生又临了一遍苏轼的《黄州寒食帖》。

对于《黄州寒食帖》,自古以来大家都认可它是“天下第三行书”。还有《祭侄文稿》,这两篇是我经常临摹的对象。而《兰亭序》,植得先生只能抱着一颗更加敬畏的心,偶尔拜读。因为在我眼里,它就是神一样的存在。那个所谓的天下第一武功高手,一定是“大象无形,大音稀声”的,这些身形兼备的姿态和天资非我辈能修成正果。

古人云:书者如也。植得先生以为,书法的终极目的就是书写者通过对事物万象的把握和理解,然后用点划来体现物象之本,这才是真正的“书法之道”。但是,如果你没有天资,苦练,阅历加学问的支撑,你又如何去把握和理解事物的万象呢?

显然,上面三篇做到了,一个是巨大的心理落差,一个是悲愤后的柔肠寸断,而另一个则是花开四月天。它们都是真情的流露,每一个读它的人无不为之震撼和动容!

而写《黄州寒食帖》的苏轼则更象是一位性情中人。一部《东坡纪年录》简直就是他的一部喜怒哀乐史。22岁中进士,45岁贬黄州4年,59岁贬惠州3年,62岁贬琼州3年。都说十全十美,但对苏轼而言,这样的十全十美全是一连串堆叠的苦难。

所谓“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许多流放的文学家,如秦观,欧阳修,韩愈等,要么时间短暂,要么以死亡告终。但苏轼不同,在这苦难的十年当中,他不但存活下来,而且更加的豪迈豁达。他的诗词一扫当时“善感颓废,歌功颂德”的词风,让唐诗,元曲前后辉耀。

挚友元泰日课作品


元泰

2。

先天的禀赋,成长的才华加后天的捶打,让苏轼从他降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有一段故事和贵人相帮的历程。

欧阳修,惜才,爱才。苏轼22岁就能跨进进士的门槛,可以说与他密不可分。除了欧阳修,苏轼早年的忘年交还有很多,比如张方平,范缜。

苏轼第一次被贬黄州,因为马梦得,他遇见了徐君猷,徐君猷宅心仁厚,通情达理。他对初到黄州,生活困顿的苏轼以朋友的身份加以资助。苏轼后来在给他弟弟徐得之的信中写道:“始谪黄州,举目无亲,君猷一见,相待如骨肉------”

王巩,因为苏轼的“乌台诗案”而遭受牵连,在黄州的日子里,苏轼不敢写信给他。但王巩却主动与苏轼联系,而且见面只字不提“乌台诗案”受牵连的事,让苏轼倍感愧疚。后来他们成了一生的好朋友。

潘丙,一个屡试不第的书生,后来绝了功名,在黄州开了家小酒馆。他仰慕苏轼的才华,也常常接济苏轼,让苏轼感激涕零。刚到黄州的苏轼,人生地不熟,又是一名犯官,以前结交的人都断绝与他往来,家书也毫无音讯。在这种情况下,苏轼感觉是何等的温暖!后来,他在诗中写道“我穷交旧绝,三子独见存”,这三子,就包含了潘丙。

在黄州的日子里,和苏轼一见如故的朋友和资助他的老友还有很多,比如陈季常,张中,王齐愈,王齐万两兄弟,以至后来千里迢迢去琼州看他,又客死他乡的73岁的巢谷等等。


挚友秋平日课作品


秋平

3。

都说,身处苦难的人哪怕就是一丝丝温暖,他们都会倍感珍惜。何况苏轼这么一个才华出众,天赋过人的人。而更加可贵的地方在于,苏轼能抓住朋友给予他的微小温暖,深切的感受和认真的体悟。

人生,大起大落,我想,如若没有黄州这4年甘苦痛饮的生活,没有至交的温暖,他苏轼断不会有以后无疾终老的结果和“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禅心感悟,还有这部振聋发聩,旷世盛名的《黄州寒食帖》!

在结束这篇文章之前,植得先生依然为他的这篇大作血脉喷张,激动不已。纵观苏轼的一生,就像那首悠扬的歌曲《鸿雁》一样,它时而振翅高飞,时而落雪踏泥。而黄州这二三好友的温暖一定增添了他豪迈,伟大与不朽的一生。

最后,借用他老人家的诗词,植得先生赋诗一首,以表情怀:

皓月当头伴辰星,

鸿雁过处有阴晴,

冬去春来兄弟伴,

更结来生未了因。

------植得先生写于庚子癸未雨夜[2020 07 27]

备注:文中的照片是植得先生和另外两位挚友的书法日课作品,如有读者喜欢这三种风格的书写,请留下你需要书写的内容和所需要的尺寸,私信作者,横幅,条幅,对联,折扇等均可,每幅几十到几百不等。

德牧多少钱一只

渔具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