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鸟画的立意,往往关乎人事,它不是为了描花绘鸟而描花绘鸟,不是照抄自然,而是紧紧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生活遭际、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而给以强化的表现。它既重视真,要求花鸟画具有"识夫鸟兽木之名"的认识作用,又非常注意美与善的观念的表达,强调其"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主张通过花鸟画的创作与欣赏影响人们的志趣、情操与精神生活,表达作者的内在思想与追求。表现在造型上,中国花鸟画重视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借以实现对象的神采与作者的情意。
自清始,花鸟书画更多的出现在折扇上,较于磅礴大气的山水画而言,花鸟扇面以一种小清醒的形式获得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恽寿平(1633年-1690年),初名格,字惟大,后改字寿平,以字行。别号南田。作为明末清初著名的书画家,他开创了没骨花卉画的独特画风,是常州画派的开山祖师。
“没骨”写生花卉画法,作为中国花鸟传统画法之一,湮没了几百年,恽寿平大胆进行挖掘,“斟酌古今,以北宋徐崇嗣为宗,一洗时习,独开生面”,创造性地恢复和发扬了“没骨”写生花卉的传统,给花鸟画坛注入了新的生机,使得“勾花点叶”派末流为之一扫,赢得了众多的追随者。
任伯年,1840年生,1896年卒,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任伯年是我国近代杰出画家,在“四任”之中成就最为突出,是海上画派中的佼佼者。他的杰出艺术成就受到世人瞩目。
任伯年的绘画发轫于民间艺术,他重视继承传统,融汇诸家之长,吸收了西画的速写、设色诸法,形成自己丰姿多采、新颖生动的独特画风。
张大千(1899~1983年),原名正权,后改名爰(yuán),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巴人,斋名大风堂。9岁时母亲教其花鸟草虫白描。青年时随兄到日本京都攻读绘画,又研究染织工艺。回国后曾从师学诗文书画,后忽耽于佛学,度为僧,法号大干,后经还俗,以法号行。他擅绘画,受八大山人、石涛的影响,尤长山水,喜好画荷花及工笔人物,独树一帜,俱臻妙境。与齐白石井有“南张北齐”之誉。40年代研究传统踪及陈老莲、沈周诸家,又赴敦煌临摹壁画,同时习雕塑,画风为之一变。50年代栖身海外,居巴西17年,1976年移居台湾。张大于诗、书、画、篆刻俱精,对于中国古字画的鉴赏独具慧眼。尤其他开创了淡墨泼色山水流派,推动了现代中国画艺术发展,影响深远,是中国杰出的艺术家。
江寒汀擅长花鸟画,尤以描绘各种禽鸟著称于世。他的绘画内师传统,外师造化,广泛的从传统中吸取养料。他认真研究历代花鸟画家的技法,上溯宋元诸家,下至明清的陈白阳、徐渭、恽南田、金冬心、八大山人、新罗山人、对双钩填彩、没骨写生,均所擅长。尤其对任伯年、虚谷画艺潜心揣摩,系统研究,以致他临摹任伯年、虚谷作品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谢稚柳 (1910-1997),原名稚,字稚柳,后以字行,晚号壮暮翁,斋名鱼饮溪堂、杜斋、烟江楼、苦篁斋。江苏常州人。擅山水、花鸟、人物、走兽及书画的鉴别 。早年多工笔细写,晚年喜用落墨法,纵笔放浪,墨彩交融,呈现浓郁浪漫的诗境。工书法,精鉴赏。在书画鉴定上,初与张珩(张葱玉)齐名,世有“北张南谢”之说。后谢稚柳、徐邦达和启功三人齐名。
文化传承不是一个人的苦行,道路虽然幽远曲折,但我们一直在前行......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让折扇成为我们的“文化”
而不是博物馆里面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