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猫鉴赏网

非酒器不饮:古人饮酒,更在于“杯具”

04-01

非酒器不饮:古人饮酒,更在于“杯具”

多数中国人喝酒,关注的不是酒本身,而是一种酒之外的心情,一种难得糊涂的境界。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谈到饮酒的心情和环境:“法饮宜舒,放饮宜雅,病饮宜小,愁饮宜醉,春饮宜庭,夏饮宜郊,秋饮宜舟,冬饮宜室,夜饮宜月。”

古人对酒器非常重视,“非酒器无以饮酒,饮酒之器大小有度”。我国早期的先民在生活中利用匏瓠类植物的果壳、打猎取得的兽角饮水,同时也用于饮酒。后来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渐渐地改进了酒器。近代考古出土的陶器制品中,已有了专用的酒器,系属龙山文化晚期,可说明我国酒器很早就存在了。

龙山文化 黄陶鬶 山东省潍坊市姚官庄遗址出土

古代的酒器包含着很多门类的知识,反映了当时的风俗习惯、礼仪制度、文化观念等方面,可以说它“为器虽小,而在礼实大”。上至社稷祭祀,下到平日宴饮,酒器都是必不可少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酒器的制作技术、材料、外形,自然而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才有了种类繁多的酒器。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一、新石器时代

最早人类利用兽角来饮酒,继而用石器来盛饮。后来人类渐渐嫌石器粗拙笨重,为了饮酒的方便,于是创造了陶制器皿。距今六七千年前的西安半坡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有用来酿酒的陶罐、陶盆,用来装酒的陶瓶,还有饮酒用的陶碗,等等。

新石器时代 黑陶高柄杯 故宫博物院

关于早期古陶器制作的记载,《周礼》中就有所提及,“神农作瓦器”,“瓦器”指的就是古陶;《吕氏春秋》中也有“黄帝有陶正,昆吾作陶”的记述。但是当时的陶器质量较差,烧制温度低,做工也比较粗糙。泥条盘筑法是当时比较典型的陶器制作法之一。将制作陶器的黏土搓成细条状,然后从器底起依次将泥条盘筑成器壁直至器口,再用泥浆把缝隙抹平黏合。为了使器壁均匀结实,人们一手在器内持陶垫或卵石顶住器壁,一手在器外持陶拍打,然后再入窑烧制。尽管如此,器型不规整、不均匀仍是泥条盘筑法制陶的最大特点。

新石器时代的酒器,从材质上看,以陶制酒器为大宗。陶制酒器从色彩上可分为彩陶、灰陶、红陶、白陶、黑陶等;有一些较珍贵精致的酒器,如灰陶大酒尊、蛋壳黑陶高柄杯、袋足陶鬶以及黑陶罍等。但是不同地区出土的陶制酒器,器型和组合差异较大。中原地区出土的酒器,以长颈陶鬶、陶盉、单柄杯、高领尊等为代表;山东地区出土的酒器,主要有兽形鬶、彩陶觚、磨光黑陶罍、蛋壳彩陶碗等;东南地区以良渚文化为代表,主要有鸮形陶盉、禽鸟纹双耳壶等;西北地区出土的酒器,多以罐、壶、杯等为主。

商 嵌绿松石饕餮纹罍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的一种主要以赭、红、黑、白等色绘饰的手制陶器。比较典型的酒具是彩陶双联壶和人形彩陶壶。彩料主要为含铁的矿物原料,在陶坯上彩绘之后,经高温焙烧而成。彩陶上的纹饰有动物、植物、人物、几何、旋涡、日月星辰等,画法朴实自然,蕴含着原始宗教的思维,给人以幽玄神秘之感。它是中国陶瓷工艺史上最早把装饰纹样与器物结合在一起的艺术品。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夏商周时期

夏、商、周三代,是我国古代礼制的成熟期。“礼以酒成”,无酒不成礼,因此,夏商周时期青铜酒器迅速发展,成为这一时期青铜文化的重要标志。当时酒器的品类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发展,不仅种类多样、数量丰富,而且造型与纹饰独特。以饮酒器为例,其中的爵、角、觚、觯、斝这五件器物较为常见,合称“五爵”。

当时青铜器铸造使用陶范法,一模、一范只做一器,因而在夏商周三代的青铜器中找不出两个完全相同的器物。这无疑增加了青铜器的艺术观赏价值,同时也是后人辨别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真伪的标准。

西周 窃曲纹鼎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夏商周以青铜酒器为大宗,器型主要有尊、壶、卣、鉴、觚、爵、罍、鬶、盉、斝等。青铜酒器在造型上圆形多于方形,曲线多于直线,讲究和谐对称之美。器型上的装饰纹样以动物纹饰与几何花纹为主体。动物纹大部分是自然界的动物形象,如兔、龟、鸟、象、虎、蛙、牛、羊等;还有一部分是虚构动物的纹样,如饕餮纹、夔龙纹、凤鸟纹、蟠螭纹等。几何形花纹多为抽象的纹样,如云雷纹、窃曲纹、羽纹、四瓣花纹、联珠纹、重环纹等。

青铜器中“牺尊”是祭祀中常出现的一种盛酒器,造型稳健,神态生动,呈动物仿生器形制,纹饰精美,工艺精湛,腹空而鼓,可以盛酒。“牺尊”实属祭祀祖先与神灵的最好器具。《诗·传疏》曰:“《周礼》六尊之中,牺尊最为华美。”足见古人对祭祀活动中酒具的重视程度。

商代后期 父戊舟爵 故宫博物院藏

当时社会有森严的等级,一些用于祭祀和宴饮等场合的青铜器皿被赋予了“明贵贱,辨等列”的特殊意义,成为等级制度的重要标志,这就是所谓的“藏礼于器”。《礼记·礼器》中写道:“宗庙之祭,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尊者举觯,卑者举角。”酒器的种类、数量、组合以及功用等,是用来衡量使用者社会地位和等级的重要标准。

那么酒器的等级以什么为标准呢,就是“以小为贵”。《仪礼·特牲馈食礼》的注释中写道:“爵一升,觚二升,觯三升,角四升,散五升。”升就是容量了,越小的酒器等级越高。爵是最高等的酒器,君王若能赏赐一件青铜爵,就是很大的恩惠了。所以它也就和“爵禄”“爵位”联系起来了,成语“加官进爵”大概是由此而来的。

三、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北方更重视青铜酒器的制作,器型主要有壶、鉴、缶、尊、钟、钫等。不过,由于陶瓷、漆器等工艺的发展,当时青铜器制作逐渐式微,器型种类、纹饰、铭文等都比较简单。但是由于鎏金、错金银等工艺的广泛应用,青铜酒器的图案更趋精致,色彩也更丰富。南方则更重视漆制酒器的制作,器型主要有耳杯、樽、卮、扁壶等。当时很多漆耳杯上都写着“君幸酒”的字样,文雅简约,写得非常优美。

汉 耳杯 上海博物馆藏

漆器制造业在汉代进入鼎盛时期,因而漆制酒器逐渐成为主流。汉代的漆器艺术在继承战国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手法更加多样,技法更为高超,造型上也更加多样,有些直接将青铜器的一些造型运用于漆器当中,如漆鼎、漆壶、漆钫等。其主流的漆制酒器是在竹、木等制作的器胎上髹漆而成的,此外还有夹胎、金属胎、陶胎、牙骨胎、皮胎等。

这一时期的酒器虽然整体上继承了商周时期青铜酒器的造型,但形体较商周时期明显变小。在满足造型美观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实用功能,尤其纹饰制作偏向于纪实性和具象性,可以说具有审美性与功能性的双重特性。正是由于酒具实用化进程加快,并成熟地考虑到器物与人之间的使用关系,当时生产的勺、杯等几乎与当今的完全一致。所以汉代漆制酒器的品种,主要还是以耳杯、樽、卮、扁壶等实用酒器为主。

西汉 彩绘漆云凤纹樽 故宫博物院藏

秦汉时期的器物造型圆融贯通、安定和谐,体现了使用便利的原则。当时的漆制酒具的纹样装饰精描细雕,大多倾向于使用单纯的艺术性线条或几何图案,以云气纹、旋涡纹、菱格纹和飞禽走兽为主;颜色大都为红里黑外,并在黑漆上绘红色或赭色花纹,重现神秘玄远的生命观念。这些特征不仅是其审美意识的物化和艺术能力的生动体现,而且还是其原始思维特质的具体表现。

当时漆制酒器的装饰方式以漆绘为主,就是用生漆制成半透明的漆液,加上各种颜料,然后描绘在已经涂漆的器物上,这种方式的特点是色泽光亮,不易脱落。大多数漆器的花纹都用此法绘描。此外,开始流行金属镶嵌的方式,如西汉中后期流行在耳杯、樽、卮等酒器的边沿上镶镀金银的铜箍;有时还在盖子上镶嵌水晶或玻璃珠,这种方式为以后陶瓷酒器的装饰奠定了一定基础。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时代,政治变故频繁,社会动荡加剧,传统士大夫一方面以玄学清谈逃避现实政治,一方面求助于药石醇酒,以放荡狂怪之风自我标榜。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魏晋名士,多好老庄之学,追求物我两忘境界。喝酒一时成为风尚,醉眼迷离也变为当时的审美主流。晋元帝时期的名士毕卓,曾对旁人说道:“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东晋 青釉褐彩鸡首壶 故宫博物院藏

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以瓷制酒器为主,器型包括壶、尊、杯等,如经发掘出土的鸡首壶、瓷扁壶、青釉莲花尊、瓷杯等,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诗经》上说“清酒百壶”,可见在春秋时期壶是装酒的主要器具。魏晋时期,酒壶有鸡头壶、羊头壶等,但流传较广的还是鸡头壶。早期的鸡头壶多是小盘口,一面贴鸡头,一面塑鸡尾,头尾前后对称,鸡头为实心。东晋时壶身变大,鸡首引颈高冠,后设一个圆形把手,上端接壶口,下端接壶上的腹部。到了南朝,壶口颈加高,并且有流,造型更加实用。

自魏晋始,夏历三月初三固定为“春禊”,众人要在水滨举行盥洗祭礼。永和九年的“修禊”日,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偕亲朋谢安、孙绰等42人,在兰亭清溪两旁席地而坐,举觞而饮,即兴赋诗,曲水流觞。“觞”就是古代的酒杯,通常为木制漆器,也有玉制的,体轻且精致,底部有托,可浮于水中,两边有耳,又称“羽觞”。《楚辞》说:“瑶浆密勺,实羽觞兮。”描写的就是用漆勺往羽觞中斟美酒的情形。

羽觞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延续使用至魏晋后逐渐消失,名称逐渐统一为“耳杯”。耳杯顾名思义是有双耳的酒器,古人重礼仪,以双手执耳杯饮酒,更能表现出对人的尊敬。关于当时人们用耳杯饮酒的场面,壁画中也有展现。1968年发掘的江苏丹阳县南朝墓葬中,有砖刻壁画竹林七贤图,画面中山涛留着长须赤脚屈膝坐在皮褥上,手持耳杯正在饮酒。

竹林七贤画像砖 南京博物院

当时温酒成为时尚,煮酒器广泛应用于宴饮之中,其功能和形制设计更趋人性化。三国曹植《七启》诗云:“盛以翠樽,酌以雕觞,浮蚁鼎沸,酷烈馨香。”三国时期人们习惯煮酒,并且以樽盛酒,举觞而饮。温酒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当时酿酒还没有蒸馏技术,那时候的酒都经由天然酿造、发酵,其中就会残留一定量的甲醇,这种物质喝多了对身体有伤害,轻则双目失明,重则性命堪忧。甲醇的沸点约为65摄氏度,比乙醇的沸点低,古人将酒煮沸了再喝,它就会变成气体蒸发掉,避免对人体产生危害。

五、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基本上以瓷制酒器为主,金银等酒器为辅。隋代瓷制酒器是其一大特色。如“浮白釉”和“茶沫釉”等,皆为这一时期开创出的新瓷釉品种。唐代陶瓷生产空前繁荣,不仅瓷窑的数量众多,而且陶瓷的种类和造型非常多样。就唐代陶瓷的整体发展情况而言,生产布局呈现“南青北白”的特点,以越窑青瓷和邢窑白瓷最为著名。

此外,还有唐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唐三彩。它由黄、白、绿三种颜色组成,兼有蓝色,调配起来给人一种既典雅、纯朴,又鲜明、艳丽的美感。这一时期,工匠们将唐三彩应用于酒器设计中,形成了独特的唐三彩酒器。

唐 三彩凤首壶 故宫博物院藏

此时期瓷制酒器品类较多,样式也极为新颖奇特,主要有联体壶、执壶、盏、注子、杯、碗等。自唐中叶以后,已盛行用酒壶装酒,这反映了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六朝时期人们席地而坐,器皿多放在地上;唐代以后,器皿可以放在床上或桌上。放的位置高了,安上把手可直接携取。这时的壶类多加以短嘴,较为常见的是一种多棱形式圆柱形短流执壶。壶柄也由以前的龙柄变为曲柄,盘口壶壶口也由盘口变为喇叭口,壶腹一般作椭圆形,有的呈瓜形,这就是唐代文献中所说的“注子”。

隋唐时期金银酒器也是异常丰富。器型有金杯、金碗、金铛、银杯、银碗、银铛、银盘、银执壶等。其中有一件“掐丝团花金杯”并不常见。所谓掐丝团花技艺,即把黄金锤延成细丝,编成花朵,并把金珠焊接在花朵的周边,把团花焊接在杯体上。这种手工艺绝活儿,非技艺高超娴熟的匠师难以完成。团花中心镶嵌宝石的工艺技法,被认为是明代景泰蓝的前身。

唐 伎乐纹八棱金杯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唐代比较著名的酒器有夜光杯、鹦鹉杯、荷叶杯,这些酒器也多次出现在唐代诗歌中。诗人王翰在《凉州曲》中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夜光杯是一种玉石酒器,历来被人们视为上等珍品。李白《襄阳歌》写道“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这种名为鹦鹉杯的酒器是用海南产的鹦鹉贝壳做的,受到了文人雅士、王公贵族的喜爱。荷叶杯,顾名思义是荷叶制的酒杯,用荷叶杯饮酒的方式称为“碧筒饮”。白居易《酒熟忆皇甫士》诗云:“疏索柳花怨,寂寞荷叶杯。”

六、宋辽金元时期

宋元时期,瓷制酒器已经非常普遍了。当时官、定、汝、钧、哥五大官窑,景德镇窑以及民间的窑址,都生产出大批精美的瓷制酒器。主要的器型有梅瓶、玉壶春瓶、杯盏、执壶、温碗注子、高足杯等。此外,金银酒器也已在寻常百姓中间使用,器型主要有杯、盏和执壶等。

北宋 钧窑天蓝釉盏托 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酒器的造型与装饰,以及饮酒的风俗,也与当时的诗词书画一样,不再注重大气、粗犷,而是更加着重准确、细腻,颇有“伫倚危楼风细细”“淡烟流水画屏幽”的感觉。宋代的陶瓷酒具以俊美清秀著称,一改前代丰腴与豪放之态,形制秀雅端庄,简洁大方,严谨理性,精致而有韵味。以宋代的执壶为例,宋代的执壶是由唐代的注子演变而来的,唐代的注子壶身较圆润,流较短,把手呈扁状,整体给人以浑圆饱满之感;而宋代的执壶,壶体修长俊朗,流较细长,把手较精细,处处体现出它的清秀高雅。这一时期,注子一般与温酒用的碗两件组合使用,浑然一体,构思巧妙。五代顾闳中画的《韩熙载夜宴图》详细展示了宴饮时成套使用注碗的情形。

南宋 卷草纹银经瓶 南京市博物馆藏

辽、金、元时期,早期的酒具适合游牧生活,如鸡冠壶、葫芦形倒装壶、马镫壶以及各种瓷扁壶等。后期逐渐受农耕文化影响,酒器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辽金墓葬中出土的各种瓷制酒器,如青花凤首执壶、玉壶春瓶、温碗、注子等,都与宋代瓷制酒器的风格类似。

元代在瓷器发展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代表这一重要时代的特点的景德镇窑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创烧出了诸如高温颜色釉瓷、卵白釉瓷和成熟青花等新的品种,不但“釉彩明亮”,而且还采用描金技术,在中国瓷酒器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如蓝釉描金是景德镇窑在元代首创的新工艺之一,装饰方法有蓝釉白花和蓝釉金彩。安徽歙县出土了一件蓝釉爵杯,釉质腴润,呈色鲜艳,犹如蓝宝石,给人一种高贵典雅之美感,堪称景德镇窑蓝釉金彩瓷器之代表。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瓷爵是元代瓷爵,因此,歙县爵杯应该是为数极少的几件早期瓷爵之一。

元 蓝釉爵杯 安徽省歙县博物馆藏

另外,辽元金时期酒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即酒器普遍向两极化发展,贮酒器形体较大,如元代生产的渎山大玉酒海,重达六千五百千克,堪称酒器之王。而饮酒器则形体较小,可能与酒的浓度较高有关,且原料极为珍稀,不少酒杯用金银、玛瑙、水晶、玻璃等原料制成,小巧玲珑,可谓“高低适中,宽圆相应”。

七、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瓷酒器发展的鼎盛时期。明初制瓷业以永乐、宣德年间为最盛,不论数量和质量都超过前代。江西景德镇成为陶瓷的中心,所烧造的白釉、青花瓷器颇为著名,不但享誉国内,而且成为国外贸易的主要商品。另外,此间生产的“斗彩”“五彩”“冬青”等均为瓷器新品。

明 宜兴窑塑贴莲花纹梅瓶 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的青花瓷十分引人注目,所绘图案与中国古代绘画艺术融为一体,给人以清淡典雅的感觉。青花酒器传世颇多,如各类青花的梅瓶、高足杯和压手杯等,再现了明代匠师们极高的艺术境界。清代瓷器又新创制了“粉彩”“珐琅彩”“软彩”和“硬彩”等。清代的瓷制酒器最常见的器型主要有梅瓶、执壶、高脚杯、压手杯和小盅等。其中景德镇窑厂产的各种釉彩大瓶,是清代乾隆年间烧制,素有“瓷母”之美称。这种瓷器器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彩达17层之多,标志着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顶峰,集中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制瓷技艺。

除了瓷制酒器外,金银酒器、玉石酒器和竹木牙角酒器也很常见。例如万历年间合卺玉杯、濮仲谦雕松树形壶等,都可以称得上酒器佳品。清朝时皇宫设有“造办处”,专为皇室制造各类物品,其下所设金银作和玉作便是承做金银器和玉器的重要作坊。目前故宫所藏的不少原清宫酒器,如雍正双耳玉杯、乾隆双童耳玉杯、“金瓯永固”金杯等即为造办处所制。

清 金瓯永固杯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的瓷、金银和玉石等质地的酒器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多仿古器。如清宫御用的珐琅彩带托爵杯、铜彩牺耳尊、双贯耳瓷壶和天蓝釉双龙耳大瓶等,皆为清代仿古酒器。以爵为例,作为饮酒之器,陶爵流行于夏、商,铜爵流行于商和西周,西周以后便罕见爵杯的踪迹了。到了秦汉时期,人们几乎不知爵为何物了。宋代以来,以古物为研究对象的金石学兴盛起来,人们才重新开始认识商周爵杯的原始面貌,随之而来的仿古之风大作。这些仿古爵杯也常常出现在当时的绘画作品中,明代画家陈洪绶的《蕉林酌酒图》中就有用仿古爵杯饮酒的形象。

明清酒器彻底的专用化,基本上不会出现一器多用的情况。以前存在着一种普遍的现象,就是一器多用,比如说商代青铜酒器中的爵既是饮酒器又是温酒器,觥既是盛酒器又是饮酒器,宋代瓷制酒器中的注碗既是温酒器又是斟酒器,而明清时期基本上都是功能专一的专用酒器,比如瓶仅用于盛酒,执壶仅用于斟酒,酒杯仅用于饮酒等,这是时代发展的结果,反映了我国工艺美术生产的专业化和标准化。

夏 乳钉纹铜爵 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洛阳市博物馆藏

千百年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酒器的生产也不断发展变化,故而产生了种类繁多、璀璨瑰丽的各种酒器,这些酒器标志着我国的酒文化和工艺水平,凝聚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表现出他们非凡的创造力。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中的半坡彩陶罐,到青铜器时期的壶、尊、爵等,从汉代以后历朝各代陶瓷酒器的推陈出新,到金银、玉石、玻璃等各种材料、各种形状的酒器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中国的酒文化可谓渊源深远,历史悠长,不但内涵宏富,而且硕果丰繁。早在四千多年前的上古时代,中国的诗林经典《诗经》中即首唱出了“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清音雅韵。不承想,仅这些简简单单的酒具,竟能如此奇妙地映射出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谱写了中华民族酒文化中的华彩篇章。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粉晶是天然水晶吗

祖母绿是什么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