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猫鉴赏网

光威30年奋斗:从鱼竿厂到碳纤维龙头的跃变

09-21

光威30年奋斗:从鱼竿厂到碳纤维龙头的跃变

光威复材,用15年时间,实现了公司的涅磐。从一个乡镇小鱼竿厂,发展到碳纤维新锐,打破外国垄断、实现碳纤维国产化。

“别人只看到了光威复材今天的成功,岂不知这是自主研发15年来,前人栽树的必然结果。”

———— 光威复材董事长陈亮



鱼竿我知道,碳纤维是什么?

碳纤维(carbon fiber,简称CF),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的新型纤维材料。比铝轻,比钢铁强度高,且具有耐腐蚀、高模量的特性,在国防军工和民用方面都是重要材料。 (碳纤维复合材料,简称CFRP)


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都用在哪?

* 美国超级“大黄蜂”(F/A-18E/R)的CFRP 用量占约19%

* 法国“阵风”的用量占约24%

* 英国“台风”(EP200)的用量占约40%

* 日本“0H-1忍者”直升机机身用量为。 40%.桨叶等也用CFRP制造。


* 波音767,使用CFRP为1.5吨,

* 波音777,使用量为9.6吨,

* 空客A340/500A340/600,飞机使用的 CFRP将近6吨

* 空客A380,用复合材料为25~30吨/ 架,其中85%是碳纤维复合材料。



  • 国内直升机也大量使用CFRP
  • “神七”飞船所用材料中,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的比例已达到65%左右,
  • 中石油,海上钻井平台,目前每个平台要使用钢材8万吨,如果改用复合材料,则每个平台仅消耗1.3万吨CFRP

此外,碳纤维复合材料还可大量使用于,风电,跑车,自行车,鱼竿等等产品。


鱼竿厂的逆袭

威海,一座山东临海城市,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坐拥丰富的钓场资源。

1942年,陈光威出生于山东威海,战乱年代,还没未生时,其父离家出走。陈光威从小就跟着外婆四处乞讨为生。从小就尝遍人间冷暖。

幼年的苦难经历,造就了陈光威先生乐观好学,坚韧不拔的精神。

媒体口中,农民出身的“中学生”,陈光威先生,用了30多年时间,一手创建了光威鱼竿厂,将其打造成渔具行业的巨无霸,而后,又创造了鱼竿厂转型成为碳纤维行业龙头的奇迹。

陈光威先生开始创业的那年,已经45岁

2017年9月1日,“碳纤维第一股”,光威复材在创业板上市。可惜,一手创办光威复材的陈光威先生,积劳成疾不幸离世,享年75岁。其夫人王言卿,代替陈光威先生完成敲钟。

由师昌绪院士题写的“发扬威海精神,创建中国碳纤维基地”,至今仍保留在光威集团。


光威复材的发展史

1987年—2002年,第一个十五年,从濒临倒闭的乡镇小厂,一跃成为全球渔具界“航母”;

2002年—至今,第二个十五年,及后续,自主研发碳纤维材料,而成为国内碳纤维行业的新锐,国际头部选手的重要挑战者。


光威复材前身----乡镇企业鱼竿厂

1987年11月,在山东省威海市田村镇政府参与乡镇企业管理的陈光威,时年45岁,接管了一家濒临倒闭的镇办工厂。当时厂子累计亏损76万元,半年多发不出工资,人几乎都走光了。

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90年代那会,万元户基本上就是土豪的代名词。

为给厂子找活路,多番调研,陈光威决定因地制宜,将主体业务定为鱼竿的研发。



创立时,鱼竿厂处于三无时期,没技术、没设备、没订单。当时的设备,原材料都靠进口,好不容易找到了流水线供货商,对方报价20万美刀,差不多170多万人民币,因为没人担保,做不了贷款,只能作罢。

外购靠不上,就只能靠自己动手,于是陈光威就一边钻研技术,一边琢磨设备,带领场内的技术骨干,攻克种种难题,熬过半年后,中国第一条国产鱼竿设备流水线横空出世。

不仅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随后钓具在渔具博览会上大放异彩,而且获得山东省星火计划奖,还吸引了大批厂商的关注。


光威鱼竿后来有多牛?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席,光威的业绩却不降反升,

1999年,光威利税同比增长了52.68%,成为亚洲钓具行业老大。

2000年至今,光威集团始终稳坐世界钓具生产冠军企业的宝座。

—— 从零起步,短短十五年,乡镇鱼竿的生意做到了全球销量最大,这是独享老天厚爱吗?

—— 绝对不是!

是媒体很少告诉你,大额研发投入,光威一度濒临破产,好几次,都以为撑不下去了。


鱼竿厂的困境和突围

原材料的困局

90年代,碳纤维材料在鱼竿应用上崭露头角。虽然,当时市场上酚醛树脂玻璃纤维钓竿还是主流。

当时不比现在,国内都能实现碳竿自产。尤其像某北地区的商家,友商敢降价卖,我就敢破产价甩。

钓友都知道,碳纤维竿的好,也必然听过日本东丽,但少有人知道,这里面的心酸。


碳纤维在当时属于尖端材料,主要生产力在美国和日本,因材料性能优异,除了民用鱼竿,体育器材,还能军用。所以国内好几家研究所想要进口生产线时都被拒绝了

虽然,光威当时只生产鱼竿,用的是普通民用碳纤维。但,美方仍委托国际咨询公司,对光威集团,创始人背景以及引进设备的用途进行深入调查。反复审核之后,才批准日方的出口申请,光威也成为国内第一家,能批量生产宽幅碳纤维预浸料的厂商。

尽管如此,日方不放心,多次派人来查看,反复确认是否将碳纤维用在了鱼竿生产上。

通知式涨价,赏赐性供给

是当时原材料供应的一大特色,没办法,技不如人,处处受限。光威的困境,可以参考目前的华为。


扭转战局的决策总是由少数人制定的


1998年,不甘被人卡脖子的,陈光威先生。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战略计划———跳出鱼竿的“院墙”,围着“院墙”转。就是自己搞研发,建设自己的生产线,生产鱼竿的原材料——碳纤维预浸料

不出所料,这一想法立即遭到了内部人员的反对,原因就是风险太大。

如果不买设备不自己搞,虽然原料是有限供应,好歹不会亏。但是如果自己搞,万一亏了,整个家底都会搭进去。

“当时国内没有企业生产过预浸料,无成功的前例可循。花几百万美元投资引进设备,这条路能不能成功,大家心里都没有底。”

争议了良久,最终,陈光威拍了板,“咬牙也要投入研发,搞原材料生产。”

很快,光威从国外某公司,进口了中国第一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条宽幅碳纤维预浸料生产线。因为某些原因,售后体验很差,只提供硬件,没有任何技术服务和指导。设备到货后,收货人一度不知如何使用。。。


1998年10月,光威的碳纤维预浸料生产线正式投入运行。3个月后,碳纤维预浸料开始对外销售。

2001年2月,由光威自主研发的首条碳纤维预浸料生产线正式投产运行,发达国家相关技术封锁与设备管制被彻底打破。

“第二年,购买预浸料生产线的成本就收了回来。这一仗开拓了大家的视野,坚定了科研投入的决心。

现在回看,“跳出院墙、围着鱼竿转”的战略,初步积累了研发优势,也给企业带来转型契机。

自此,第一个十五年内,光威实现了原材料的自产自足,以及行业供应,企业是行业老大,员工收入也很不错。



“给国家干点事”,带来历史性拐点

2002年,光威集团收获了可观的利润,启动了上市计划。准备继续在鱼竿领域深耕。

而当时,科技部领导到光威调研宽幅预浸料生产线时,一句问话,让光威迎来历史性的转变。

当时专家组调研时,

有一位成员问,后面的生产线干什么呢?

我们说是在研制碳纤维。

当时专家大吃一惊。


为啥大吃一惊?

当时的大环境是这样的。

1962年,我国就开始研发碳纤维,和国外的碳纤维研发相比并没有慢多少。到1984年,“巴黎统筹条约”对中国实施限制,我国碳纤维研究陷入困境。

●国外碳纤维领域对中国实行“三封锁”,即产品封锁、技术封锁、设备封锁。

2001年,国家科技部启动了“863”课题组,其中有一项科研项目就是碳纤维。

2002年,国内课题组即将结项,却没有在技术上实现突破之时,光威集团,此时已实现了碳纤维国产化。


打个比方

就相当于你老板,因进口软件版权问题不能使用,没法做方案,然后花钱找了几个技术高手来自己研发,眼看钱花了,时间也到了,还是搞不名堂来,一筹莫展。这时候,你老板不经意走到,一个平时闷不吭声的同事工位旁边,忽然发现这家伙不仅把方案做出来了,而且连系统都倒腾出来了。这就是,惊喜呀!

“了解到这一情况,当时有领导过来跟我们说,‘给国家干点事吧,不要总围着鱼竿转了’。”

陈光威先生生于解放前,吃过苦受过罪,更理解科技强国的重要性,他听到光威生产的碳纤维经过稳定化和验证后可以用于战斗机时,立即表态“为国家干点事”!

鱼竿到碳纤维的转变

2002年,光威集团成立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专业从事碳纤维的研发和生产。

期间,承担了20余项863计划及各部委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并承建了碳纤维制备及工程化国家工程实验室、起草了《PAN基碳纤维》和《碳纤维预浸料》的国家标准等。

“光威尝到过自主研发的甜头,所以,2002年决定投入军工产品研发时,内部没有反对声音。但是没想到,之后的过程会那么困难。”

卢钊钧回忆,“军工碳纤维项目投资大,回报期长,民营企业做这个特别困难。我们经历了至少三个比较难的阶段。从2002年到2017年,15年的时间,研发投入了40多亿元,其中,国家给予了一定的配套支持,其余全部依靠自有资金和贷款。”

研发,这是一个投资时间长,不确定性风险大,收益置后的选择。比如某为。比如芯片行业国产化。

代销,大部分的风险,来源于货物的周转率和供货方的关系,剩下的就是产品本身,商誉口碑的维护。比如某想,某米,以及大部分外资代理。


前路险且阻,初心不负

自主研发的道路,在宣传稿中看不出其中的痛苦和磨难。

光威三个困难阶段都是哪些?

●碳纤维关键技术突破

●高性能纤维产品突破,

●公司研发和资金链的断裂

国产碳纤维技术历经六个“五年计划”却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就连相熟的碳纤维专家都劝阻陈光威先生:“我研究碳纤维几十年都难有大的突破,你轻易可别碰碳纤维。”但陈光威斩钉截铁地回答:“我一定要自己生产碳纤维。”


技术困难,怎么办?

拼的是对信念的追求和人才的储备,光威当时除了邀请企业、科研院所退休的老专家之外,还招聘材料领域的大学生自主培养,和国内一流大学学科开展产学研合作,用好国内顶级院士引领的国内新材料领域的顶级科学平台。


资金困难,怎么办?

40多个亿的投入,在现如今也不是小数目。在当年更是迅速地让光威,脱富致贫。没有地方融资,资本的逐利性不会把目光停留在这种投入时间长,回报不确定的行业中。当时大钱都流进了,钢筋混凝土。

2008年,是光威最困难时期,融资遇到巨大困难。有5000多名员工的光威集团连续20多天账面上只有几万元,资金链随时有可能断裂。

最后,光威集团走了一步险棋,把体系内最大的现金牛,光威渔具生产的厂房、设备,甚至订单全部抵押出去,融来了资金。

光威渔具是当时系统内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而且被大部分利润一直用于碳纤维的研发。抵押渔具就相当于不留后路的破釜沉舟。

当“沈飞”的某型号战斗需要光威进行碳纤维研发、生产时,陈光威毫不犹豫地支持我国国防事业,不但免费为项目供应碳纤维,随时为项目调整生产线;还放弃了已经成型的生产工艺,改用新工艺;甚至为了航空应用验证将盈利时间推迟数年。

后来,即使光威挺过了难关,陈光威先生也时常自责,觉得投入军工研发让光威集团“脱富致贫”,以至于在2017年患重病期间,不时对儿子念叨“对不起光威”。

再后来,才知道,

当年抵押的不仅包含十几年来光威在钓具和预浸料业务上的全部积累,陈光威先生甚至抵押了自己住的房子。

当银行工作人员和陈光威一起回家找夫人王言卿签字时,她哭了:“你现在把房子都抵押了,万一哪天碳纤维干不成,难道要咱们一大家子全睡在大马路上吗?”可是,在陈光威的恳求下,王言卿还是一边痛哭,一边颤抖地签下了名字。


但是,如果没有陈光威先生为国家做点事情的决心以及背水一战的魄力,就没有现在的光威复材。

2005年,光威成为国内首家,实现T300级碳纤维工程化生产的企业。

2007年,T300级碳纤维,通过军方验证,正式进入军品碳纤维供应体系。

2012年6月,光威生产的碳纤维在我国航空领域应用验证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胜利,光威碳纤维应用在整个军工领域,中国国防军工领域迎来使用自主材料的新时代。随着中国自主生产碳纤维材料的产业化,美日垄断市场的格局从此被打破。


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光威花了15年,从一个乡镇鱼竿厂发展到鱼竿界的龙头

光威又花了15年,从鱼竿厂转型成为碳纤维材料领域的国内龙头

2017年9月,经业务分拆,光威复材,在创业板上市。公司2017年、2018年营收分别增长49.92%和43.73%,净利润分别增长19.1%和59.07%。其中,民用领域的风电碳梁业务实现爆发式增长。

可惜,陈光威先生在光威复材上市的前几个月,因病去世,没有看到上市的盛况。但是我相信陈,老先生心中不会有遗憾。


因为

每一架腾飞而起,保家卫国的飞机上,都有光威的贡献,这也兑现了陈老先生之前为国家做点事的承诺。



无论是山岭还是海疆,为绿色节能,低碳减排做出贡献的风力发电机组上,也有光威的一份贡献。

不用再看美日的脸色,通知性涨价,赏赐性供货的碳纤维材料行业,更有光威的一份贡献。






缅甸玉与翡翠区别

成都花鸟市场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