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猫鉴赏网

京城之门的历史与传承:探访北京城门的故事

09-07

京城之门的历史与传承:探访北京城门的故事

关野贞是日本近代著名建筑史研究家,生前为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教授。在日本,关野贞与伊东忠太齐名,不仅在日本建筑史方面造诣很深,而且在中国、朝鲜等国的建筑与美术史研究界也享有盛名。关野贞一生曾来华十余次,撰写了一批影响深远的考察报告和学术论著,《中国文化史迹》(十二册)正是其中之一。

遗憾的是,这套大型系列图集尚未完成,关野不幸病逝,编辑出版工作只好由常盘大定继续完成。据介绍,这套十二卷本的《中国文化史迹》,分图录和解说两部分,图录采用大开本珂罗版印刷,散页蓝布帙装,每卷收录图版约百余张,全套图片两千多幅,解说独立成册,便于对照研究。网罗了中国十余省区的文化胜迹,其中第十二卷,正是河北北京卷,其中包括了北京内外城介绍,有紫禁城宫殿、景山、天坛、地坛、雍和宫、国子监等皇家建筑,亦不乏法源寺、双塔寺、大钟寺、天宁寺、白云观、东岳庙等寺观建筑,以及圆明园遗址等。取材范围广泛,收录内容丰富,堪称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上的一大图鉴。

书中最早的照片摄于1906年,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古建筑、园林艺术家陈从周称赞说:“余治中国建筑史,初引以入胜者,其唯《中国文化史迹》诸书,图文并茂,考订精核,私淑焉,四十年来未能去怀。”

以下内容节选自《晚清民国时期中国名胜古迹图集》(第拾贰卷),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晚清民国时期中国名胜古迹图集》(第拾贰卷),[日]常盘大定、关野贞著,周国强译,中国画报出版社,2017年7月。

作者 | [日]常盘大定;关野贞

摘编 | 安也

外城七门,内城十一门,皇城九门,紫禁城四门

北京的城区格局十分整齐雄伟。城墙把城市分成了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内城周长四十里,城墙的高度为三丈五尺五寸。外城位于内城的南边,周长二十八里,环抱内城东西两角楼,城墙高二丈。内外两城组合,形如凸字。内城中央有周长十八里的皇城,皇城内还有周长六里的紫禁城。这两重城墙形如回字。外城七门,内城十一门,皇城九门,紫禁城四门。其名称如下:

(1)外城各门

永定门、左安门(俗称疆察门)、右安门(俗称西南门)、广渠门(俗称沙窝门)、广安门(俗称彰仪门)、东便门、西便门

(2)内城各门

正阳门(俗称前门)、崇文门(俗称哈德门)、宣武门(俗称贤治门)、水门、和平门、阜成门(俗称平则门)、朝阳门(俗称齐化门)、东直门、西直门、德胜门、安定门

(3)皇城各门

中华门、天安门、端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东长安门、西长安门、新华门

天安门

(4)禁城各门

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东华门

围绕内外城的城墙有六十八里。虽不及南京宽广,但内城宫廷的建筑、道路的整治、市面的繁华,都是新兴南京难以企及的。

城墙的建置远在隋唐之前就有,可其具体位置已难以考证。唐置幽州,才有城墙痕迹可循。五代结束入辽,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将幽州城改称南京,设幽都府。辽圣宗开泰元年(1012),改幽都府为析津府,建八门三十六里方城,改称燕京。宋宣和四年(1122)为金所夺。五年复归宋,称燕山府。七年再度被金占领,恢复燕京之名。金贞元元年(1153),燕京作为圣都被改称中都,筑内外城。至元改称大都。再建有十一座门,周长六十里的新城。明初改称北平府。永乐定都后改称北京。清设顺天府,置京兆尹为行政长官至民国。后国都南迁,设北平市政府。

唐、宋、辽、元、明五代城墙的位置与现在的大不相同。唐的幽州城及宋的燕山府、辽金的故都,都在现外城的西南部。元大都面南向北改建,位置大约在现在东西长安街,包括黄寺一带。德胜门外的土城关等正是其当年遗址。辽的都城比较窄小,金中都扩大了面积,元大都则北迁并建造得非常壮盛。

旧皇城内城中有皇城

城区分为内外两部分。现在的内城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改大都为北平府,并将城北内缩五里。废原城东、西北面的光熙、肃清二门,另筑新城。新城外砌砖石,四周挖壕。

永乐元年(1403)改北平府为顺天府,永乐四年(1406)修建了禁城宫殿并加修了城墙,同十八年(1420)的重修使其变得更加宏伟。正统元年(1436)修建了九门城楼,四年(1439)修缮了城壕桥闸,辟九门,城东、西、北各两座,南三座。南为丽正、文明、顺承三门。东是齐化、东直两门。西二门是平则和西直。北有安定、德胜两门。

正统元年,丽正被改为正阳,文明为崇文,顺承为宣武,齐化改朝阳,平则变阜成。清初的旧称至民国后仍在沿用。各城门上均建有城楼,其中正阳门楼最是宏伟,城上四角的角楼也很壮丽。城前三门都筑有规模很大的瓮城。现在正阳门和宣武门的瓮城已遭撤废,其他各门的瓮城规模都不大,大多已经毁弃。各门上虽都建有箭楼,但保存完好的只有西直门箭楼。东便门角楼也格外壮观。

正阳门

旧皇城内城中有皇城,周长三千六百五十六丈五尺,高一丈八尺。南有中华门,清时称大清门,明为大明门。前有棋盘街,石栏互环,绿荫低垂。以前大清门内有千步廊,还有户部的米仓和工部的木仓。正北抵天安门,东临东长安门,西接西长安门,各有三阙,尽属禁地,行人不得往来。民国后才开放。千步廊、米仓、木仓今已无存,唯遍植杂木花草,成了市民游玩之地。正中有天安门,南向。旧称承天门,顺治八年(1651)重建后改称现名,为皇城正门。门上有五阙重楼九楹,彤扉三十六扇。门外有华表两柱和金水桥。

皇城有四座城门,南为天安,北为地安,东为东安,西为西安。其他几门还在,只有东安门已被拆毁。民国后皇城的城墙陆续被拆除,现仅存天安门左右两边的数十丈、中华门内左右各百余丈。旧禁城在皇城中,旧称紫禁城。

紫禁城远景

城为正方形,南北各三百三十六丈,东西各三百零二丈九尺五寸,高三丈。共有四门。南边的叫午门,北边的叫神武,东为东华,西为西华。城四角均有角楼,建造甚为精巧。午门最为壮观,是紫禁城的正门。因三阙之上覆盖着金翅般的琉璃瓦,城台两翼建有重檐四耸攒尖顶方亭,故俗称五凤楼。北边的神武门亦气势恢宏,现有横匾上书“故宫博物院”五字。东、西华门上也均有三阙城楼。

古来有城必有郭,城为护民,郭为守城

关于建城,从明洪武年间就开始讨论,但当时边报频传,无暇顾及,至嘉靖三十二年(1553)才得以修筑。古来有城必有郭,城为护民,郭为守城。先由南筑起,然后延向四周。正南的城墙属于今城,长二十八里,有七座城门。南有永定、左安、右安三座,东有广渠、东便两座,西有广宁、西便两座,广宁为避讳改称广安。

测量长度南边为两千四百五十四丈四尺七寸,东为一千零八十五丈一尺,西为一千零九十三丈二尺。各高两丈,厚两丈。城正北面的正阳门外有箭楼一座。民国三年(1914)拆除了瓮城,改建为国货陈列馆。楼前有正阳桥。桥前有五牌楼,此处以北是北京最繁华的地区,街道宽阔,直通天桥和永定门,被称为正阳门大街,俗称前门大街或五牌楼大街。北京城垣的格局以及城名的变迁是历史上改朝换代的结果,其变化轨迹如下:

唐幽州 里数不明

辽燕京 城周长三十六里

金中都 城周长七十五里

元大都 城周长六十里又二百四十步

明清北京 城内外周长五十八里


幽州 隋唐五代约四百年

辽南京 七十五年

辽燕京 一百一十年

宋燕山府 三年

金圣都 数月

金中都 一百四十二年

元大都 一百零一年

明北平府 三十五年

明清民国北京 五百二十五年(永乐元年至民国十七年)

北京作为元、明、清三朝的帝都所遗留下来的伟大建筑就是宫殿。

紫禁城旧称大内

旧称大内。民国成立后开放了前三殿,设置了展示清皇室珍宝的古物陈列所。民国十三年(1924)委员会接收了后宫。十七年(1928)组建了故宫博物院,负责管理故宫的所有宫殿。如此,前三殿及其附属建筑归古物陈列所,乾清门内各宫殿归故宫博物院分别管理。第一要说前三殿的概况,得先从午门说起。午门是禁城的正门,内有东西两庑房。东庑房中间有协和门,西庑房中间有熙和门(原为雍和门),两庑房北边正中面南的是太和门。

太和门

九楹三门,前后有陛各三出,左右有陛各一出。重檐翚飞、石栏曲折。列两铜狮,四宝鼎。环金水河,河上跨五石桥。太和门外左右各有一门,皆面南。左称昭德,右为贞度。太和门内有东西庑房各三十二间。东庑房中有体仁阁,西庑房中有弘义阁,各重楼面阔九间。东庑房之北有左翼门,西庑房之北有右翼门,东西相向。东西庑房之间是太和殿。

太和殿基台高两丈,殿高十一丈。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康熙八年(1669)重建。其上为重檐庑殿顶,屋脊四垂。前后有金扉四十扇,金锁窗十六扇。殿前露台称丹陛。上面列有十八座宝鼎,铜龟、铜鹤各二,日晷、嘉量各一。丹陛下面的广场是文武百官行礼的地方。殿内陈列着最近从热河行宫运来的众多宝物,墙壁上挂着大幅的名人字画,供游人参观。

中和殿在太和殿后面,规模较小。方檐圆顶,构造独特。内顶的雕刻彩绘非常精美。殿内陈列着许多从热河行宫移来的佛像及有关佛教的绘画。保和殿在中和殿后面。面阔九间,宽广高大,与太和殿大致相同。殿内正中有皇帝宝座。殿前有金缸四口。以上为三殿。

殿后有乾清门。东面是景运门,西面是隆宗门。文华殿在太和殿东边。以前是为皇帝进讲的地方。有两座配殿,东称本仁,西叫集义。旁有传心殿,以前是尊拜先圣先师的地方。殿内陈列有很多古今名人的字画。其中有郎世宁手绘的描绘香妃初入中原时的戎装行乐图的油画,此为名画。其他还有历代名家的书画手迹。武英殿在西面,规模与文华殿相当。里面陈列着历代古瓷、古铜及玉器等宝物。这些都是前皇帝内宫中收藏的秘宝,体现出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发达水平。

东西庑房的配殿。东边的叫凝道,西边的叫焕章。凡宫廷校刊的书籍都收藏在这里。西边还有浴德堂,是乾隆时香妃沐浴的地方。建筑样式仿照土耳其风格,房子旁边有水井。浴德堂西边的宝蕴楼,是民国三年(1914)在咸安宫遗址上改建的,用以收藏珍贵文物。外城禁城宫殿武英殿北有断虹桥。北边空地上有十八棵古槐。第二因为故宫中殿宇众多,千门万户,难尽其详。故将其区分为五路,即中路、内东路、外东路、内西路、外西路。

(一)中路——从神武门南进至乾清门为中路。门面阔五间。门前三陛三出,各九级,围以石栏,置金狮子。门中设宝座,为奏事之所。门内中路面南的是乾清宫。面阔九间,进深五间,中设宝座,是皇帝在内廷受贺赐宴,召见臣工外藩的地方。殿前列铜龟、铜鹤各二,日晷、嘉量各一。殿内左右摆放着图史、玑衡、彝器。东有昭仁殿,原名弘德殿,万历十四年(1586)改称昭仁。明思宗在殉国前在此手刃其女昭仁公主。乾隆帝将这里用作收藏旧版书籍的地方,内有御笔“天禄琳琅”匾。西有宏德殿,是同治皇帝读书的地方。

中和殿

左边的端宁殿是储存皇帝衣物袍带的地方。右边的懋勤殿是康熙帝读书处。乾清宫的北边是交泰殿,再向北是乾宁宫。交泰殿内圆顶漆金,雕刻着精致的花纹。殿内陈列着收集到的二十五方玉玺。东边有乾隆年间铜壶滴漏一个,西边摆着一座大自鸣钟,制作都非常精美。坤宁宫面阔九间。左边是东暖阁,右边是西暖阁,后边是坤宁门,门外是御花园。御花园正中面南的是天一门。门内面南的是钦安殿,殿内供奉的是玄天大帝。殿后有山,山东是摛藻堂,曾藏有《四库荟要》一万两千册。

(二)内东路——从摛藻堂侧的门向南,再向东拐就到了大成左门,进了门有钟粹宫。东边有景阳宫。两宫之间有夹道,向北走有门,称千婴门。这一带有一些宫殿。其中有供奉玉帝的玄穹宝殿,为宫内道观之一。千婴门的最南端是麟趾门,西有景仁宫、承乾宫,东有延禧宫和永和宫。出麟趾门西边的咸和门南行,向东拐有门,为斋宫所在。北有诚肃殿,东有毓庆宫、淳本殿,其东有奉先殿,南边是奉先门。出诚寿门到景运门是为内东路。

(三)外东路——以前统称宁寿宫,占地面积相当于内廷宫殿的四分之一。其规模建制均仿内廷,各有正宫正殿。前有皇极殿,建制如乾清宫。宫前有皇极门,门外有九龙壁。宫后有宁寿宫,其建制如乾宁宫。宁寿宫内,东边摆放着铜壶滴漏,西边有自鸣钟,中间是宝座。再往北有养性殿,建制如养心殿。养性殿北还有乐寿堂。乐寿堂后有颐和轩和景复阁。乐寿堂东有畅音阁,颇宏丽。西南角有文渊阁。西南角最里边是清史馆。这些就是外东路。现在文渊阁里藏有《四库全书》一百零三架,《古今图书集成》十二架。

(四)内西路——入咸和右门向北有螽斯门。南边是养心殿。养心门北边有西二永巷。巷东有永寿宫、翊坤宫、体和殿、储秀宫和丽景轩。西有太极殿、体元殿、长春宫、咸福宫和同道堂。正北是崇敬殿和重华宫,东邻御花园。

武英殿

(五)西外路——螽斯门的西边是启祥门。启祥门西为春华门。门内有雨华阁。阁为三层,顶层供奉着五尊欢喜佛。中层供奉有康熙大成功德佛的神位。下层供奉的是西天番佛,还有头骨灯和人骨笛等,均为喇嘛教的法器。雨华阁后边是宝华殿。再往后有中正殿,民国十二年(1923)失火后修。殿内供有多尊欢喜佛。春华门西边有寿安门。进门有春禧殿和寿安宫。

宫后左有福宜宫,右有宜寿堂,北有英华殿。英华殿内供奉着西番佛像。殿前有两株菩提树,六月黄花,深秋落实。树籽并非由花而来,是与花同时生长,附在树叶背面,晶莹圆润,是做佛珠的好料,为前明李太后所种。太后殁后被尊为九莲菩萨。树北的别殿里有她的画像,供四时祭奠,一如佛事。乾隆时,在两树之间建了颂扬黄教的碑亭,所以此殿自明至今长久以来就是奉佛之地。由启祥门南行有慈祥门,入慈祥门,北有中宫殿、东宫殿、西宫殿,前边有大佛堂,南边是慈宁宫。(常盘大定文)

万岁山下堆积储备了很多煤炭故又称煤山

景山又称万岁山,俗称煤山。周长二里余。山坡遍植松柏,翠色参天,绿荫蔽地,景物极幽。清朝改称景山。进了大门,面南的是绮望楼,里边供奉着孔子牌位。山有五峰,峰峰有亭。最高的主峰上的是万春亭,登亭远眺,可一望全城。

景山

亭内有铜佛一座,被人截去了左臂。左边两亭依次为观妙、周赏。右二亭称辑芳、富览。山东麓路边有一棵古槐,明崇祯帝在此殉国,现有碑。山北有寿皇殿。东西各有配殿,建制仿照太庙。旁边还有永思殿、观德殿、兴庆阁,如今多已朽坏,不值一顾。根据《野获编》记载,万岁山下堆积储备了很多煤炭,以备遭围城时所用,故又称煤山。(常盘大定文)

本文节选自《晚清民国时期中国名胜古迹图集》(第拾贰卷),较原文有删节修改,小标题为编者所加,非原文所有。文中所用图片均来自该书。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作者 | [日]常盘大定;关野贞

摘编 | 安也

编辑 | 王青

校对 | 赵琳

来源:新京报

紫砂壶价格

天然玛瑙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