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猫鉴赏网

近代古钱币收藏之旅:探秘宗师之路

12-10

近代古钱币收藏之旅:探秘宗师之路

从明清考据学至乾嘉时期的金石学促进了古钱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民国时期在这基础上开始了对古钱币系统的学术研究,出现了许多大师,其中古泉界公认最负盛名的三大鉴赏家和收藏家张叔驯、天津方药雨(方若)、四川罗伯昭有中国泉坛的“南张北方巴蜀罗”之称,另外同时期的丁福保、张絅伯、郑家相、王荫嘉、戴葆庭、陈仁涛、马定祥、陈达农等均为钱币学名家。这些古钱名家对于古钱币收藏的发展与学术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的著作更是当代收藏者的必修课程。本期小编特整理出圈内著名古钱大家,为您讲述古钱名家的故事。

1.张叔驯,名乃骥,字齐斋,南浔张石铭第七子。抗战前其父去世,他分得了二百万家产,成为房地产巨商,收集古钱有了充足财源。和天津方药雨,四川罗伯昭号称“南张北方巴蜀罗”张叔驯不但是古钱收藏家,也是著名藏书家。钱币收藏家一般都是集中收藏自己喜欢的冷门。张叔驯也是这样,他所藏的宋靖康钱已成为民间期间的集藏之冠。古钱收藏家马定详曾言:“余见齐斋藏靖康钱独富,举凡靖康之小平,折备”。靖康钱之所以珍贵,因为此钱为北宋最后一年即靖康元年所铸的钱,古钱界称之为靖康钱,这种钱仅造一年,铸量极少而成珍贵品种,版式却又非常复杂,有元宝与通宝两种,元宝以篆,隶两种合书一钱者。除了铜,铁钱外,还有银质通宝钱,形制有小平,折二,折三等三种。这种铸钱变化频繁,很能反映北宋末年“乱世年年改号,穷土日日更名”的窘况。抗战期间移居美国定居直到去世,一生收藏宏富,可惜在他去世后,全部藏品被他的遗孀变卖,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张叔驯性格活泼,喜欢与外界交往,他不仅朋友多,还是泉币组织的发起人和积极组织者。在20世纪20年代中,中国东南一带的泉币学家都云集在上海,在当时非常活跃。1926年,张叔驯邀请泉币收藏爱好者程文龙等人,创办了一个“古泉学社”,这是中国第一个钱币学研究团体。第二年,他还创办了《古泉杂志》,这也是我国正式出版的最早的钱币专业杂志。“古泉学社”研究的是古代钱币,圈中人都是钱币收藏爱好者。在这里,他们以阐明古泉学,鉴定和辨别古钱币的真伪与时代,启发人们的尚古之心为宗旨。只要喜欢古钱币,那么就不分国界,只要经过社里两人以上介绍就可以加入。张叔驯主张成立的这个“古泉学社”拥有着一个强大的阵容,其中有不少都是名重一时的大收藏家和大学问家,几乎包括了当时中国泉币学研究的所有权威人士。为着同一个目标,他们聚在了一起,并各自有了分工:张叔驯在这里是鉴定员中的一员;方药雨、宝熙、罗振玉、袁克文等为评议员;王荫嘉、程文龙等为编辑员。在这个团体中,有很多博学鸿儒。比如宝熙,他是清朝皇族之后,以收藏古物出名,是北京琉璃厂和天津劝业场的常客,还是上海博物馆老馆长徐森玉的老师。再如袁克文,他是袁世凯的二儿子,世称“皇二子”,以才华横溢、风流侧傥著名,他也因收藏古钱、古书和邮票而久负盛名。罗振玉不仅收藏古钱,还是著名的藏书家;王荫嘉、方药雨、程文龙都是泉界著名人士。这样一个阵容,无疑是中国最高层次的泉学学术团体,代表了当时泉学研究的最高水平。

泉界泰斗丁福保在他主编的《古钱大辞典》中介绍说:“张乃骥字叔驯,号齐斋,浙江吴兴人,石铭孝廉三子,家藏金石碑版及宋元明书画甚富。君以家学渊源,耳濡目染,见多识广,精于鉴别,性又好古玉古泉,而嗜古泉为尤酷,大力搜求,不惜巨资,各地奇珍,多为所获。藏泉之富,甲于东南,与寓居津门之方劬园(方药雨),并驾驰驱,时人号曰‘北方南张’,盖今世之南北两大家也。”

2.方若(1869~1955),字药雨,浙江定海人,寄居天津。富收藏,尤好古泉。画工石溪,古朴浑厚。曾任知府,永定河委员,北洋大学堂教授,《国闻报》主笔。方若曾因抨击清慈禧太后弊政,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同遭同缉,避于日本领事官,继尔出走日本,后幸赖朝廷有力者周旋而得免,遂回国创办《日日新报》于天津,并开设利津房地产公司等,天津沦陷时期,曾出任天津治安维持会筹备委员兼伪高级地方法院院长等职。清代乾隆,嘉庆时期,金石考据之学逐渐兴起,其时泉家辈出,著述如林,古钱学研究盛极一时。著名学者如初尚龄,戴熙,李佐贤,立喜海,鲍康等辈,对后代影响颇深。方若集钱之初,时约光绪二十六年(1900),正值前辈名家藏钱散出,少有人问津之际,遂大肆收罗传世名品,珍罕古钱,盖以新出北魏“天兴”金钱,宋大礼银等而成当代巨富。旋既与杭州钱币收藏家张叔驯,重庆钱币大收藏家罗伯昭鼎峙而立,时人有谚语:“北方,南张,西蜀罗”,名噪泉坛,蜚声海内外。

方若平生爱好金石书画,尤喜古钱,嗜古成癖,自喻不贫于古,故晚号“古币富翁”。每有公余闲暇之时,考究历代铸钱之源,验证百家圜化之说,对古钱大小,质地,色泽,版别,纹饰,轻重,文字,伪劣,无不悉心研究。前代金石学家,钱币学家向有秘不示人之积习,成为钱币学研究的一大障碍。但方若不为事习所染,既无门户偏见,又不垄断资料,每获有新钱,既拓赠诸友,已传古为乐。所著书稿待印者盈柜,就中巨如:《古货菁华》,《旧雨楼古货全稿》,《古货今说》,《古金银谱》等,皆足补前谱之遗缺,所著《言钱别录》、《言钱补录》两书于民国十七年(1928)相继刊行。其书一扫前谱凌乱芜杂之弊。凡所列之论说,多有前人未发现者,尤以考订“永安一百”、“永安一千”等五代钱,博得国内外钱币学界的赞同。

方若《方家长物》一书,以原钱墨拓入书编之,内收王莽六泉十布,挈刀,金错刀等三十六品。该书成书较早,据闻当时仅印二十余册,历经沧桑,鲜见传本。所著《药雨古化杂咏》一书,钱币界推崇备至。是书系名拓工谭某手拓,从数万枚古钱藏品中汇集珍稀品百枚入书,其上始东周至于清,上下二千余年。所选之钱皆精绝之品,原拓墨色均亭,纤细毕现,仅成四十余册分赠同好,海王村贾人争购之,一日而尽,展转增值,册至百金。是书每钱各配七言绝句一首吟咏,可谓珠联璧合之佳作。如《东周》“西周见后复东周,两地圜金一日收,互证布文可断自,荒唐太古说从头”《临安府钱牌》“临安行用省钱文,南渡军兴济困时,准百自书一三五,却因误二谱传疑”。从中可见方若采古人论说,在钱币上有独特见解,堪称古钱学佳作。

方若除收藏古钱外,所集古器物颇丰,如商小臣等,皆为稀世之珍。丁巳八月,洪水为患,水退鱼跃于堂,遂自题其堂曰:“来鱼堂”,戊午改建更名为“旧雨楼”。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春,方若将所藏全部古钱转让给陈仁涛,对此,人颇非议,旋既悔之,无奈之下再事收罗,不数年复有规模且多异品。

方若旧藏钱币解放前夕由陈仁涛携至香港,五十年代国家以重金收回,交由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这批国宝才幸免遭流散海外。

3.罗伯昭(1899~1976)名文炯,号沐园,四川巴县(今重庆市)人。民国10年(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长期经营桐油。1956年公私合营后,任上海市工艺品进出口公司经理,上海市第二、三、四、五届人民代表,黄浦区政协副主席,黄浦区副区长。

罗伯昭公余之暇,唯泉是癖,早在民国13年就开始搜集古钱币,30年代在武汉不惜重金收藏罕见古钱珍品。世人誉为“南张(张叔驯)、北方(方药雨)、巴蜀罗(罗伯昭)”。民国28年初,罗伯昭由重庆取道香港来上海定居,每周必去广东路上海古玩市场与古泉爱好者茶叙。在古泉界诸公倡议下,罗伯昭着手筹建中国泉币学社。民国29年初春,在罗氏宅邸召开中国钱币学社成立大会,被选为副社长。同年又与丁福保等倡议成立“寿泉会”。不仅在财力上支持《泉币》杂志,而且为《泉币》双月刊撰写“所谓天监五铢之疑问”等考据文章20余篇。

罗伯昭广收兼蓄,所藏古钱既丰且精,蔚为大观。40年代,他以大洋五千的高价,收购了一枚即将流散国外的“新币十一铢”。其他如《沐园四十泉拓》中之六铢、天圣铁母、绍圣背施、靖康折二、“闽永隆通宝”大铁钱,“天策府宝”鎏金铜钱等品,均为稀世珍品。

罗伯昭热爱祖国文博事业,1957年将珍藏的“新币十一铢”等全部古泉捐赠给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受到中央文化部褒奖。然好泉之心不辍,此后仍陆续搜集,并于1962年撷其精华捐赠上海博物馆,受到上海市人民政府褒奖。更为动人的是罗伯昭看到古钱商手中有一枚“壮泉四十”,正是上海博物馆缺品,他就不惜高价买进,无偿地捐献给上海博物馆。1979年,罗伯昭子女遵照先父遗嘱,将遗存的古泉币分赠给上海博物馆和家乡的四川博物馆。



4.丁福保:丁福保,(1874~1952)近代藏书家、书目专家、钱币学家。字仲祜,号畴居士,一号济阳破衲。江苏无锡人,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肄业于江阴南菁书院,次年考取秀才,后随华蘅芳学数学,编撰了《算学书目提要》。又鉴于身体多病,改习医学,创办丁氏医院、医学书局,先后编译出版了近80种国内外医学书籍,合称《丁氏医学丛书》。他整理古籍20余年,印行多种大型图书,其名声在学术文化界比医药界更为人所知晓。由于他的社会声望,曾先后在上海佛教医院、上海福幼院、世界提倡素食会、上海卫生教育社、中国医学杂志社、古钱学会等慈善机构和学术团体担任职务。丁福保还喜爱收藏和研究古钱币,于民国27年编印《古钱大辞典》,同时出版《古泉学纲要》等著作。《古钱大辞典》是研究古钱的一部颇有价值的工具书,自问世以来一直是古钱鉴赏家和文物考古工作者的重要参考书籍。 1952年11月28日,丁福保因病在上海去世,终年78岁。

5.张絅伯:张絅伯(1885-1969),名晋,字絅伯。23岁在上海南洋公学毕业后赴日本留学读商科一年。回国后在宁波任教员。1921年供职哈尔滨盐务稽核所,越两年在青岛筹设明华商业储蓄银行分行,任经理。1927年,至上海后任总经理兼青岛分行经理。1933年于青岛建东海饭店。抗日战争爆发后回上海,拒与日商合作经营。抗战胜利后,参加爱国民主运动,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1946年6月23日,被上海各界人民团体推举为和平请愿团11名代表之一,与马叙伦等赴南京请愿,至南京下关车站遭国民党宪警围殴。嗣后数度掩护帮助青年学生转赴解放区。1948年底,在中共党组织帮助下去香港,次年初至北平。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第一、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务院外交部条约司专门委员。病逝北京。业余致力于研究徽墨、中国古钱币,收藏颇富,为当时钱币界知名人士。曾参加上海西人泉币会,中国古泉学会,中国泉币学社,并参与该社创办的《泉币》杂志的编辑工作。对钱币学、钱币史及钱币的考据均有研究。在他撰写的《泉币》杂志发刊辞中指出:“凡创一议,立一说,必本诸货币原理,史志依据,实事求是,言之有物,力避穿凿,”反对“辗转传抄,东剿西袭,沿伪踵谬,”主张“欲求新知创解,直确资料,应于各省志书、私家笔记、各家丛书、旧时档案中求之。”著述有《四家藏墨图录》、《何谓泉货学》、《货币释名》、《泉钱辨名》、《新莽货币志》、《后素楼清钱谈》、《两株泉考》、《小五铢钱考》等40余篇。

6.郑家相:郑家相(1888~1962),浙江鄞县人。1914年毕业于浙江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曾任上海陇海银行常务董事。他自幼受其父影响,对泉币颇有兴趣。曾捐赠给南京博物院梁五铢钱范119件;捐赠给宁波天一阁铜鼎、铜炉、铜造像及瓦当、量器等文物;1962年,其夫人吴秀卿秉承先夫遗愿将生前所藏文物6409件(其中钱币5969枚,书画305件,陶瓷96件,青铜器7件,符印17件,杂类15件),古籍图书256册全部捐赠给上海博物馆。当时通行制钱交易,其父每从兑进的制钱中择出面文不同的收藏。八、九岁时,其父不仅给他赏玩所藏钱币,而且告诉他泉 币年号及有关的历史、考古知识。民国5年(1916年)在宁波中学任教时结识钱币专家张綗伯,从此兴趣更浓,大力搜求、考订古泉,成为泉界鉴别家。民国13年在南京任津浦铁路局文书员时,收购了当地古遗址出土的大量南朝梁代钱币的泥范,进行整理、研究,撰写了《梁五铢土范考》,并自号“梁范馆主”、“梁范富翁”。抗战期间,他避难到上海,与丁福保、张綗伯等人发起创办了《泉币》杂志,任总编,不仅为组稿、发行等事务奔走,而且几乎在每期上都有论文发表,连载《五铢研究》、《半两研究》等。抗战胜利至解放前夕,利用自己高超的拓印技术和广泛的社会交往,四处寻觅古泉并拓影,编选了《泉拓》6册16卷,包括周秦至清代及外国钱范等。除钱币外,他对瓷器、玉器、铜器、书画等也有所研究。撰写了大量论著,有《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瘗钱考》、《中国古代货币冶铸法考》、《历代冶炼法考》、《明刀之研究》、《古代的贝币》、《古钱的伪造及鉴别》等。

7.王荫嘉:王荫嘉(1892~1949),字苍虬,号殷泉,江苏吴县人。早年就读于北京,爱好金石考古、目录版本之学,尤爱钱币,藏有历代钱币、古今纸币、金银币和钱范等数万枚。所藏吴王张士诚“天佑通宝”钱5种为罕见之精品。其藏品于20世纪80年代归上海博物馆所藏。王荫嘉是上海泉币学社主要发起人之一,负责社刊《泉币》总校对工作,又是主要撰稿人,先后在《泉币》杂志发表论文80余篇。王荫嘉还是《寿泉会》的倡议者之一,参与出刊《寿泉集拓》工作。王荫嘉先生自北京返苏后,就跟他的一位父辈之古钱收藏家周仲芬先生邂逅于苏州古玩店,时时切磋研究,在1920年左右,先生获得了嘉兴金砚云氏全部藏品,金砚云为嘉庆年间的一位古泉收藏家,其藏品中有不少珍罕稀品,例如大蜀通宝,铁广政,泰和通宝小平,至正之宝权钞伍分,南宋临安府贰伯文,参伯文,伍伯文三等钱牌,以及安南刀环绍丰钱等等,由于有这些大量藏品实物可研究,加上他的古典文学基础好,研究有志,遂渐入佳境。久之,先生之研究与鉴定古钱学问造诣日深,与当时江浙一带及上海等钱币收藏家,如张叔驯、郑家相、张絅伯,戴葆庭均有来往,研究讨论钱币。

成就一:先生集三十多年的古钱,其数目在万枚以上,尤喜欢中国北宋宣和钱,明钱,太平天国钱以及清钱,对外国如朝鲜,安南,日本也有研究,早年有意以自己藏品为主,把中国古钱有系统归类起来,奈何日军侵占苏州后,苏州藏泉之一部分被洗劫一空,因此十余年之长编巨作愿望与爱搜罗之心力,付之东流,令人惋惜。所幸的是部分珍贵钱币与文稿尚由哲嗣王健先生保存下来,例如天德重宝背殷,此钱为王延政天德二年铸天德重宝当百泉,传世至罕,尤以隶体为所藏古泉之冠,爱自号曰“殷泉”,又有通行泉货背月,永乐通宝折三、祺祥通宝宝苏局,不幸的是有一张稀世彩绘《湖北官钱局银元壹大元》之祖票及文稿均在文化大革命动乱中散失,1986年,藏品由哲嗣王健悉归上海博物馆收藏。

成就二:1937年春,先生应张叔驯,陈仁涛两位先生之约,自苏州赴上海商讨成立上海泉币社及出版泉币杂志等等。然适逢上海八一三事件,沪杭一带先后沦陷,翌年张叔驯先生一家移民美国,提倡古泉学,钱币界顿时热闹非凡,于是泉币社成立,寿泉会之成立,泉币双月刊出版,其一切经费由罗伯昭负责,泉币社每星期六午后四至六时半开谈论会于罗伯昭家里,当时罗家是在上海巨泼来斯路七号,专讨论钱币,并备茶点,又每月第一星期三晚上聚会。寿泉会是由丁福保,罗伯昭,郑家相,王荫嘉,戴葆庭,张季量,陈亮声,等十人组成,依时间排定,而先生为第一位寿星,是日同好公宴于罗君宅,并各位出拓三品珍泉,每品十份,分别粘订十册,名为《寿泉集拓》,各人一册,留作纪念,当时罗伯昭拓大阴大布,嘉定元宝利州,五铢千万三泉,取荫嘉千万岁义也,张季量拓有王氏济阴圜钱、嘉定元宝背大吉等三品。1949年因脑溢血与世长辞,年仅五十七岁,钱币挚友闻此事,无不由衷悲痛。

8.戴葆庭(1895~1976),字足斋,浙江绍兴人。出身清寒,勤奋好学,酷爱古泉,毕生致力钱币的搜集和研究鉴定。民国29年(1940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泉币学社和创办双月刊《泉币》杂志,负责日常工作。先后协助丁福保编纂《古钱大辞典》、《历代古泉图说》、《古钱学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上海古玩总店任职,1966年退休。戴葆庭毕生搜集的珍贵泉币,后归中国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和天津历史博物馆珍藏。1959年,他将所藏太平天国“平靖胜宝当千”等119枚珍稀钱币捐赠中国历史博物馆,受到中央文化部的嘉奖。编著有《足斋泉拓》、《寿泉集拓》和《戴葆庭集拓中外钱币珍品》等。

9.陈仁涛:陈仁涛(1906-1968),出生于1906年,浙江镇海人。他的祖辈曾是上海著名的杨庆和银楼四大股东之一,所以陈仁涛后来曾担任过该银楼的经理。陈仁涛还另外开设有上海永兴房地产公司。他在1946年移居香港。卒于1968年。 生平喜好收藏,精于金石文字。三十年代初得清钱名家张絅伯的指导而爱上古泉,于是广事搜罗,收藏渐富,多位泉家旧藏尽入其室。

陈仁涛是古钱币收藏大家。他因藏有西汉王莽时期(9-23年)的一枚“国宝金匮直万”的古币,因名斋号曰“金匮室”。此钱币由两部分组成,上部圆形方孔,篆书“国宝金匮”四字;下部为一铲形,篆书“直万”二字。此钱币造型奇特,据说存世仅有两枚。清初著名藏书家钱曾易黄金千两而得,被世人誉为“古泉中之尤物”,堪称国宝。天津著名古钱币收藏大家方若(字药雨,1869-1955)在1934年将所藏的全部古钱币以十万元之价转让给了陈仁涛,使得他成为了当时一流的古钱币收藏大家。至四十年代后期,陈仁涛已收集到迄今我国最完备的一份古货币,其中不少是硕果仅存的稀世珍品。例如北魏天兴七年金质方孔钱,宋“行在会子库壹贯文省”铜钞版等。陈氏在《金匮论古初集》中曾自述:“余嗜古成癖,从事弥勤,孜孜矻矻二十余年,无论金石、瓷玉、泉币、书画,凡见闻所及确信为至精至稀之品,而可以货财相市者,辄不惜重价,多方访求,务期致之而后快。日积月累,所聚益伙”。“盖余之收藏货币最富,自周逮明清以至现代凡金属之铸,钞券之行,莫不粲然大备③。五十年代初,香港学者徐镕先生观看过陈氏藏泉后评说:“金匮室所藏历代货币,多逾万种,孤品尤伙,皆故宫之所未备”。上海解放前夕,陈氏离沪赴港,金匮室珍藏亦编号集箱运出境外。五十年代初期,陈氏有意出售其珍藏钱币,提出以半捐半卖形式,将整批钱币售予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部门以八十万港币之价,收购陈仁涛1700余枚古钱币,其中包括“国宝金匮直万”,后入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10.马定祥:马定祥先生浙江省杭州市人,生于1916年11月1日,仙逝于1991年3月15日。字聊元,别名莲初,号吉斋,又称万拓楼主,是当代中国著名钱币学家,中国钱币学社创始人之一,曾任浙江省博物馆顾问、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市钱币学会名誉理事、《中国钱币大辞典》元明清篇主编、美国《珍藏》及《爱华金讯》钱币杂志首席顾问。出版过《太平天国钱币》专著,批注了《历代古钱图说》,并编著了《万拓楼钱币丛书》等钱币类书籍。他毕生从事钱币的集藏、鉴定和研究,久负盛名,蜚声海内外。

11.陈达农,古钱币收藏大家,曾被泉学宗师马定祥评价为“20世纪60年代全国私人藏家第二”,1919年出生于湖州,字敬吉,号四显斋主、西塞泉叟,祖籍浙江上虞梁湖。陈达农的收藏始自八九岁时,他的父亲经商之余颇好书画、古钱收藏,逐渐地他也对古钱币产生浓厚的兴趣。25岁时,他在家乡湖州养病。当时正值日寇侵占杭嘉湖地区之际,湖州古城上北街至双池潭口包括府庙、子弟弄一带,古玩杂物摊贩群集,不时有珍贵文物出现,钱币纸钞更是遍地杂陈。在父亲指点下,陈达农趁此时机正式开始搜集古钱币。此后,他陆续从湖州当地及周边的泉界前辈手中求得一些珍品。如他手中的一枚“定千”铁铲布,为袁克文旧藏,曾载入《古逸币志》,有宝楚主人及寒云篆额,即是他从一个嘉兴藏家手中购得。抗战胜利后,他又从德清莫干山一个农户家中购得古泉藏家汪夷白大批旧藏,其中名品包括银质“西王赏功”、“天策府宝”、铜质“永安一千”、“新莽十布”等等。而最带有传奇色彩的则是他觅得的“咸丰元宝”宝苏局当五百罕见孤品。曾经一所普通的县学里,有数方名家书丹篆额的碑刻。一次,有人无意中在碑刻石础墩下挖出一枚古钱,被其父以一个大洋的价钱卖给陈达农,正是名扬泉界的咸丰宝苏当五百孤品。可惜,后来这枚古钱又被那个人偷回去,接着流到国外。

陈达农先后收藏到许多古泉中的珍稀品种,如“定千”铁铲布、新朝王莽十布、先秦“第八重四两”、“永安一千”大型铜钱、“天命通宝”天启版、“咸丰元宝”、克勤王宝泉星月当二百等等。此外,他还将自己数十年的古钱币收藏阅历整理出来以飨众位泉友,先后出版了《古钱学入门》、《淙淙泉声》、《达农泉集》等等。在中国古泉界,陈达农秉承着自己的收藏理念,正像他自己说得那样,“湖邑当代藏泉者,仅潘澜江、郑德涵及余数人而已。潘以多胜,郑以精胜,我以奇胜,各有千秋。

12.唐石父:(1919-2005)天津市人,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会、天津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钱币学会第一届至第四届常务理事、第五届名誉理事、《中国钱币》杂志编委、天津市钱币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唐先生世居津门,其父、兄、姑父皆好收藏古钱币,朝夕待坐,得以薰陶,自幼即酷爱古钱,炕席下面的压炕古钱,老太太们缠线用的古钱成了他最初的藏品。上中学时他经常光顾天津北马路上的古钱摊,并结识了古钱商贾蝶生,贾商为人憨直,无市侩之气,故唐先生曾在贾处买到过不少好钱。当时能作为参考的资料是惟一借到的一本《泉货汇考》。

1947年唐先生执教于天津崇化学会(今文庙),结识了同任教的著名书画家、古钱币专家陆辛农先生,成为陆师的弟子。早在二十几岁时,唐先生还曾结识了王襄(纶阁)、陈荫佛(宝村)、方若(药雨)等老一辈考古学家,向他们学习金石考据之学。1957年,唐先生在其执教的天津市第五十中学主办了“中国货币展览”,在展品的陈列上他以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历史顺序排布,上自商朝的贝币,春秋战国时期的刀币、布币、圜钱,下至明清朝的方孔圆钱,布置井然有序,更有历代农民起义军铸造的货币。这一展览除受到学校师生的欢迎外,还受到天津钱币界的老前辈陈铁卿先生的好评,从此得和陈先生过从甚密,常就古钱问题进行切磋和讨论。

1982年中国钱币学会成立时,先生被选为常务理事,经常出席各地的钱币学术研讨会,并担任一些学术书籍的编撰工作。正是由于他的涉猎渊博,故而对古钱的研究时出新解,他的著述经常发表于众多的学术刊物上。《古钱读法》、《武德钱文制词的考察》、《武德钱文研究》等分别收入《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一、第二集、《中国历代货币大系·隋唐五代卷》等,他用多年心血编撰的《唐石父古钱常用辞典》也已问世。他是第一届、第三届中国钱币最高学术奖“金泉奖”的获得者。由于他长年不懈的努力,成为饮誉钱币界的古钱鉴定大家。于2005年2月17日在津逝世,享年86岁。


13.杜维善:1933年12月16日出生,系杜月笙最小的儿子,排行老七。知名收藏家和古钱币研究专家,荣获上海市白玉兰奖。1951年杜月笙逝世后,杜维善的母亲姚玉兰带着儿女及杜月笙的灵柩坐船到台湾。完成了中等教育后,又赴澳大利亚学习地质学。留学的第三年,杜维善开始勤工俭学,到银矿当矿工,钻过矿井,画过图纸。杜维善毕业后回到台湾,做起了石油公司的地质师。

后杜维善定居加拿大温哥华,也曾多次回国。杜维善向上海博物馆捐赠大批珍贵的“丝绸之路”古钱币和中亚古钱币之前,内地博物馆在这个领域的收藏和研究几乎是空白。荣获上海市白玉兰奖。1991年起,杜维善已经先后7次向上海博物馆捐赠古钱币总计2128枚,并且承担起为上海博物馆培养专业人才的任务。作为顾问,他在上博的5楼还有一间办公室。

14.戴志强:浙江绍兴人。别名戴续、阿祥。研究员。1944年出生于上海,196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1981年任河南安阳博物馆副馆长,1983年任河南安阳市文化局副局长,1984年调京,任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副处长、处长,1991年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发行司副司长,1994年任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2004年受聘为中国人民银行参事。现任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兼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国家流通文物专家组成员,中国钱币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钱币》杂志主编,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并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等高校讲授中国钱币学、货币史。他出生于钱币世家,自幼随父戴葆庭出入上海古玩市场,参加上海泉币学社例会。1966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后分配到河南,历任安阳博物馆副馆长,安阳市文化局副局长,有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交往。1984年调北京,历任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处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发行司副司长,有机会了解和实践当代中国的货币制造和货币金融工作,并主持筹建了中国钱币博馆。兼任《中国钱币》杂志主编,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等职。并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等高等院校讲授中国钱币学、货币史。他从事钱币学、货币史研究三十余年,在中国钱币学学科建设及其理论体系的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钱币学研究方法,还积极领导并实践了钱币学研究的科学方法,把科学考古、文献分析和现代科学手段运用到钱币学的研究,通过典型器物剖析,把握历代钱币不同的时代特征、区域特征及个性特征,在中国早期实物货币,金属称量货币以及历代金属铸币等学术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出版专著11部,发表论文百余篇,获得多项中国钱币最高学术成果奖金泉奖。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简介

宠物沐浴露人可以用来洗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