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很多朋友手里的扇子开始摇起来了,折扇文化最先起于扇面文化,古时文人雅士之间喜欢相互欣赏墨宝,然则早之前大多数书画都是悬挂于厅房,不能随身携带,于是将书画付之于扇面便成为一种流行,不仅可以随时和友人相互欣赏,更增加文雅,明时期,在京为官者回乡必然要带几把同僚的书画折扇,如果没有,便被视为朝中无人,是要被耻笑的!
扇面书画不同于一般书画,由于扇面是一个半弧形,所以对于构图会有更严格的要求,今日整理一些前人书法扇面,供大家参考!
扇面书法创作探讨,需先从扇子(主要讨论折扇)的形状入手,知其形才能究其它。其形有几个特点:
一、小,一般而言,折扇纵与横不超过几十公分。
二、折扇用于扇凉和把玩,多呈140度角的圆环形状。
三、其扇虽小,为达扇凉受力,有扇骨10多支到40多支裱于扇纸夹层中。
四、扇的大边骨、常有雕刻、画图装饰,使扇色彩丰富,增加美感。
扇面书法创作,是由上述几个特点左右的。
首先,因为小,书写空间窄,不能气吞山河地挥毫,只能求精,谋篇与书写时,不能把字写得太大,扇面是近距离欣赏,因此 ,构图与字体要求精致,用墨避免太淡、太枯,由于字体不大,用章亦不能过大,要与字体相配。
第二个特点:呈圆环形。此特点是所有书法作品中,仅扇面所独有的。因而,扇面的书写由此采用纵写与横弧布势排列。另外,此圆形状引展出上下二条横状弧线,形成扇面上宽下窄不均等的面积,而其它,如中堂、横扁、斗方、对联等被书写的面积几乎是均等的,取用较方便。这样,扇面上方较宽,往往成为书写“舒适区”,反之,下方窄,难以取用与书写,就形成了书写“困难区”。由此,这圆环状与二条弧线“迫”出了扇面独特的二种最常见的章法:隔行长短式书写和就上空下平列式书写。另外,艺术界有此说法:对线条而言,圆线条呈动势,是最美的。如人体上许多圆形:头、脸、眼、鼻、嘴、耳、酒窝……使之,人为世上最美的,同样,人类创造了折扇,这上下二弧线同样使扇显得有一股雅韵。但是,这二弧线很“霸道”,它呈动势,为构图稳定,书写时最好以静势的楷、篆、隶与之平衡,若书写行书或草书,字的动势与二弧线的动势要协调好,尤其一些特殊墨相。比较粗大的撇与捺,一旦过粗过大,其笔划的张力会与弧线相撞,使构图不稳,难以协调平衡。
扇面的第三个特点,是扇骨支撑扇面,带来使用的正效果,但由于扇骨使表面出现凹凸折痕,给书写带来困难,扇骨呈放射状,上疏下密,因而又使上部书写较易,下部书写困难。 书写有凹凸折痕地方,笔划容易形成“折笔”,用篆、隶、楷体书写,因运笔较慢,“折笔”少些,反之,用行、草书去写,“折笔”较多。解决“折笔”问题,唯有“避”,避有三法:一、若用行、草写,尽量不写折扇,而用扇纸来写;二、谋篇时,尽量考虑书写用章避开扇骨。
折扇的第四个特点,是折扇的图案与色彩,把扇面创作成赏心悦目的珍品,除构图、书写好之外,仍需考虑明快,鲜艳、协调的色彩。此点,清代姚华颖的书扇,现代齐白石、程砚秋、梅兰芳、荀慧生的画扇,由于色彩合理运用,使扇面很有韵味。书法扇面,要增色韵,不如画扇容易,但可从印章色入手,合理使用章色,以增添扇面雅韵。
上述,是扇面书写技法范围内容,但凡是书法作品作品都有立意之说,一般书法作品,立意尽可能高、远、博大;但扇面书法,由于其把玩实用性、其立意、尽可能往清、秀、雅、闲逸方面考虑,过于霸气、沉重的内容与文字,较小用于书法扇面。
扇面书法,虽为书法小品,但其“脾气”不小,难点多多,尤如,乐器小提琴一般,其它书法作品,是考核习书人的立意和书写技巧,唯独扇面对习书人多加“难题”,这是扇面书法的“个性”。因此,我劝一些未写过扇面的习书者,不妨多写,迎难而上,尤如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一般,这是提高书写水平方法之一。正是,有此一说:甜之一味,要说清楚是什么感觉,难也。但只要一尝,就立刻知道了。
折扇欣赏
梅鹿竹、包袱头、镶玉片、书画成扇
文化传承不是一个人的苦行,道路虽然幽远曲折,但我们一直在前行......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让折扇成为我们的“文化”
而不是博物馆里面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