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猫鉴赏网

长江中钓起罕见"虎纹鱼",专家警告:是时候放生了吗?

10-16

长江中钓起罕见

有钓友在长江上游,钓起一种黄皮黑纹、外皮与老虎极为相似的鱼,在场没人说得清它的品种,有人就担心这会不会又是什么“牢底坐穿鱼”?

看着这种鱼似乎没有鳞片,很多人想到了同样无鳞的鮰鱼、鲶鱼等鱼类,两者一对比,不能说很像,只能说根本不一样。

明显与这些无鳞鱼不是一类的小家伙,刚想假冒虎哥的远房亲戚,就被到场的专家戳穿了身份,原来它们是长江特有的野生鱼,名为长薄鳅。

带鳅字的你可能想到了泥鳅,长薄鳅作为个体最大的鳅科鱼类,可比泥鳅大多了。而且肉质鲜嫩,营养丰富,蛋白质、脂肪含量较高。

但千万别想着吃,咱接着往下看。



底层活动最大鳅科

长薄鳅头背部披黄底色,深褐色花纹的虎皮衣。腹部为淡黄褐色,背鳍基部及靠边缘的地方,有两列深褐色的斑纹。体色会随着周围环境发生轻微变化。

长薄鳅头侧扁而尖,有一只肥厚的大嘴唇,口裂呈马蹄形,嘴巴上下有3对须,分别为2对吻须,1对口角须。它的眼睛很小,眼睛下边有一根硬刺。眼睛前边是鼻孔,鼻孔分前后,前鼻孔呈管状,后鼻孔较大。

长薄鳅的鳍,背鳍、臀鳍、胸腹鳍都短小,背鳍位于身体的后半部分。尾鳍是一个叉子状,尾柄高而粗壮。而且它并不是无鳞,而是鳞极细小,不易发现。

长薄鳅是我国所特有的鱼类,喜欢在温水底层活动,爱钻到泥土里。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至四川西部的长江中上游水域。

身穿一身虎皮,它们的性子也如虎一般勇猛,常常在水底砂砾或岩石缝隙间拉帮结伙,成群地欺负一些底层小鱼。作为不挑食的肉食性鱼类,小鱼、水生昆虫、虾、大型浮游动物都是它们的食物,一口一个小可爱吃得那叫一个爽。

遇到江河涨水的时候,它们喜欢逆流的感觉,小伙伴们集结着一起溯水上游。

吃的多,长得也快,作为鳅科鱼类中生长最快,个头最大的鱼,它们在长胖这条路上渐行渐远。一条鱼的体重大约重1.0到1.5公斤,一些超级胖墩能达到3公斤左右。

人工养殖的长薄鳅食用配合饲料后,生长速度更加迅速,一龄鱼的平均体重达60.3克,1到2龄就可以作为商品出售,长得慢的还在享受鱼生的食候,它们早早成了桌上的美味。

每年的5到7月,这些经历爱情摩擦后的长薄鳅们开始产卵,它们一般选择在水流急的地方产下一粒粒圆形的卵,随水飘流。卵具有粘性,最后粘附在石头上孵化。

提起长薄鳅的远方亲戚,最先想到的就是泥鳅,泥鳅又称鱼鳅、泥狗,生活在稻田、池塘、沟渠、溪流、江河、湖库、沼泽等水体中,依靠皮肤和肠子呼吸,食用藻类、浮游生物、水生昆虫,杂食为主。

泥狗有了,这沙鳅当然要有,沙鳅俗称沙坠,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与其他鳅极强的适应能力不同,它们需要干净的水质才能生长。吃的和泥鳅一样,吃藻类、水生生物等,杂食为主。

鳅科适应能力最强的当属条鳅,种类有115种,常见的有有侧带条鳅、武隆丽条鳅、南方条鳅、似鲇高原鳅等。

由于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水文条件的改变,长薄鳅的产卵场受到破坏,加上人类大量捕捞,这种原先在长江中上游随处可见的鱼类,数量急剧减少。

如今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和《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鱼类》中均被列为易危(VU)等级。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想尝点野味的还是收收心,鱼肉配牢饭可一点不美味。

种群现状及恢复

这条在攀枝花江段钓到的长薄鳅在多方讨论无果,最后出动专家才能辨别其真实身份。可见这种鱼如今的数量稀少到了令人心慌的程度。

谁能想到,在历史上,长江上游的干流和支流的水底,这种鱼曾经成群游过,用黄色的花纹连成一片灿烂的色彩。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长江干流中上游,长薄鳅的产量高达几十吨。到了九十年代末,产量急速下跌,只有十吨左右。

21世纪以后,长薄鳅的产量只有两三吨。这一急速的数量下降,敲响了这一物种资源的警钟。

长薄鳅数量的不断减少,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

其中的一个原因是长江中上游水电站的建设,使得长江中的水域被分割开来,相互之间的阻断,对长薄鳅的洄游产生了阻碍。

其次是大量的捕捞,长薄鳅肉质鲜美,营养价值丰富,是渔民捕鱼的首选,如果是可持续化的捕鱼倒还好。可是很多人为了谋取暴利,炸鱼捕鱼等非法捕鱼手段不但使这种鱼的数量减少,还造成水污染。

长薄鳅因为花纹独特,许多人喜欢将其养着观赏。观赏鱼这一市场打开,追求经济利益的人们,更是不顾生物资源能否持续发展,进行无限制的捕捞。

水土流水,水文条件变化,水质污染加剧,不但破坏长薄鳅的产卵场,还使得一些小鱼和浮游生物减少,使长薄鳅的食物减少,数量也随之减少。

野生长薄鳅的数量逐年减少,对多样化的生物资源产生巨大影响,开展遗传多样性研究和保护该鱼种成了当务之急。

靠着自然繁育,已经不足以维持长薄鳅的数量稳定,这时人工繁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批科研人员临危受命,在2008年,成功培育了一小批人工繁殖的长薄鳅。

多地将连续多年对这些人工繁育的8到12厘米大小鱼苗,进行多年的持续放流,为长江流域日益减少的长薄鳅资源添砖加瓦。

另一项措施是实施禁渔政策,这是恢复长江流域的长薄鳅资源的基础且必要手段。只有禁止人类大肆捕捞,长薄鳅才能安定地进行自然繁衍。

在长江第一个三年禁渔期里,长薄鳅的数量开始逐渐恢复,从2002年到2004年,同期的长薄鳅产量增长了一倍。长薄鳅的平均体重也出现大幅度增长。

可见没有人类捕捞的岁月,长薄鳅的日子过得多么滋润。在当前实施的长江十年禁渔中,长薄鳅的数量还有望迎来新一波的高速增长期。

还有的方法就是进行人工养殖,通过培育肉质更好,口感更丰富的人工养殖鱼,推动了长薄鳅的商品化进程。可以有效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也减少了捕食野生鱼的欲望。



参考文献:

1.长薄鳅生物学特性及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2.长薄鳅:长江鳅王——长江里的珍稀濒危物种

3.百科:长薄鳅

边牧犬幼犬

龙头银元图片及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