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绿釉,是一种以铜元素为着色剂的低温彩釉。这种釉陶器起源于古波斯地区,晚唐五代时期,随着海外贸易的频繁发展,从海路传入中国。江苏扬州三元路、汶河路等地方的唐代文化层中就发现了数量众多的波斯釉陶器皿残片。
五代闽国时期,福州、泉州已经发展成为当时重要的商业城市,福州海口新辟“甘棠港”,海外贸易迅速发展,具有特色的波斯陶瓷,由波斯人或者经过阿拉伯商人输入闽国都城是很自然的事。
五代波斯孔雀绿釉陶瓶
陶 陶器
通高74.5厘米
福建博物院 藏
1965年2月,福建省博物馆在福州市北郊新店公社战坂大队莲花峰发掘了五代十国时期闽国第三主王延钧妻刘华之墓。在出土文物中,放置于墓葬前室的三件孔雀绿釉陶瓶,无论是器形、纹饰或是釉色都很特别。
这3件陶瓶,器形都很高大,敛口、广腹、小底,通体施孔雀绿釉,釉厚晶莹。瓶内着青灰色,橙红胎,质松。
其中这件四绹纹环耳陶瓶微敛口,丰肩,长腹斜收,腹最大径偏上,平底,沿外突。肩颈部饰4个绹纹环形系,系孔不通,肩腹部饰4道粗绳状堆纹,似幡幢状。器物通体施孔雀绿釉。
波斯釉陶的瓶、罐上常有一种环形系,系孔不通,无实用价值,纯属装饰,称之为“盲系”。扬州出土的波斯陶的系部装饰,也都是这种盲系。这件孔雀绿釉陶瓶的4个绹纹环形系也是盲系。由此可见,刘华墓出土的孔雀绿釉瓶,与古代波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波斯孔雀绿釉瓶目前国内发现稀少,仅在扬州、福州两地有发现,反映了古代波斯与福州、扬州之间贸易往来的频繁。
五代十国闽国永隆通宝陶钱范
五代十国(907—979年)
陶 钱币
长6.8厘米 宽6.3厘米 厚度1.6厘米
国家一级文物
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藏
20世纪70年代初和90年代初,泉州市文物部门曾对市内基建工地做文物调查,多次在南俊巷承天寺内原废品公司加工场和市第三中学工地,发现许多永隆通宝钱范。其中第三中学只有零星发现,承天寺则发现了当时堆积较厚的文化层,且钱范数量“不计其数”。为配合寺庙建设,福建博物院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于2002年4月对承天寺铸钱遗址进行发掘,出土永隆通宝陶范数千件(绝大部分是残片,只有极少量相对完整)。
正文钱范刻“永隆通宝”四字
背文钱范刻“闽”字
这些陶钱范,呈圆形,泥土烧结。阴印圆形方孔,正文钱范刻“永隆通宝”四字,背文钱范刻“闽”字,下有仰月纹。正范或背范有的可见星纹。
永隆通宝钱的铸造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唐代以来,泉州是福建经济中心之一,对外贸易繁荣,因此货币越显重要。这些钱范的发现,有助于研究五代时期泉州的政治和经济。
来源:福建省文物局 “学习强国”福建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