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溪头镇竦坑村、大谷运、汪满田等村,是中国十大名茶——黄山毛峰的核心产地之一,村民大多以茶叶、笋干等为生。身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茶乡之子,从小就在茶园里摸爬滚打,掏鸟窝、采梦梦,闻着满山的茶香,喝着浸透着自然灵气的香茗,成长以至于沉思。
从历史上国内国际名茶评比来看,自从1905年黄山毛峰参展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以来,一百多年来,有5次比较受业界公认的茶叶评比,黄山毛峰一直位列中国十大名茶。
《黄山志》称:“莲花庵旁就石隙养茶,多清香冷韵,袭人断腭,谓之黄山云雾茶”,而黄山云雾茶就是黄山毛峰的前身。黄山毛峰正是出产于北纬30°线上的黄山周边群山之上。
每年清明时节,选摘良种茶树“黄山种”、“黄山大叶种”等的初展肥壮嫩芽,手工炒制,该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黄山毛峰入口甘甜,微凉生香,口齿流津,极尽鲜香滑润之感,香远益清,如同腾云驾雾的缥缈之境。
但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变化,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推广,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对各类需求愈发细致苛刻,作为传统的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黄山毛峰,在市场上的青睐程度似乎越来越低了,同为绿茶,黄山毛峰居然搞不过安吉白茶了。这不得不令人深思。
其实,黄山毛峰被严重低估,甚至被严重误会为质次价低的“名茶”,并非是黄山毛峰茶叶质量的本身,这里面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正宗的黄山毛峰出自本土大“黄山大叶种”茶树,生长于高山,气候上山高谷深、溪多泉清,常年云雾缭绕,故产茶较晚,历史上一般都要清明节后、谷雨之前出产,据笔者的奶奶曾经所述,以前清明几乎没茶,谷雨开始采毛峰,高夏(立夏)做炒青。可能由于温室效应和农业科技的进步,笔者记事起,基本上清明节就开始采毛峰了。但由于近些年来,引进了福建等地的早茶品种,早茶比本地茶叶品种最起码早半个月上市,但也被茶农制作成黄山毛峰来上市推广,降低了黄山毛峰本来的品质,冲击了黄山毛峰的本来市场。
另一方面是制作工艺上求快不求精,不够精细,传统的手工技艺没有统一标准,而工业工艺也因设备的不同导致生产出的茶叶质量层次不齐。也有很多黄山毛峰产地的茶农,仗着茶叶原材料品质好,乱做,不愿切实提高茶叶制作工艺。
三是黄山毛峰最为一个地域性品牌,其产区被扩大化,只要黄山地区生产的毛峰都被冠以黄山毛峰来推介、推广,导致“核心产地不核心”。而整个黄山市的茶园面积过百万亩,但真正的核心产区,不过十分之一,也就是黄山东西麓,北纬30°线上的高山茶园。但黄山毛峰产区扩大化,就缺少了中心推广力度,整个黄山的毛峰都称黄山毛峰,在外人看来,就会疑惑不清,产地核心与周边无从区分,自然无法辨别品质高下。
可是,话说回来,黄山毛峰品牌低估,则其经济效益就会下降,不论是茶农也好,茶商也罢,或是茶客,大家都是受害者。
振兴歙茶、振兴徽茶、振兴黄山毛峰,作为茶乡子,我们所有的人都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或不能至,但心向往之。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