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猫鉴赏网

深海热泉:地球上的神秘生命乐园

01-19

深海热泉:地球上的神秘生命乐园

深海是生物稀少的世界。如果把每平方米海底的生物量用重量来表示的话,那么在浅海平均有几百克,而在深海只有几十克。不过,在深海也有生物量异常高的地方。

上世纪70年代,科学家在调查墨西哥附近2600米深的深海域时,发现了从海底涌出的高温热泉,以及群居在热水周围的大量生物。该海域就在著名的加拉帕戈斯群岛附近。热泉周围的生物密度达到了每平方米几十公斤,可与浅海的珊瑚礁海域相媲美。从那以后,更多的深海热泉生物群相继被发现,它们就像散落在夜空中的一颗颗星星,存在于世界各大洋中。

硫化氢,稀缺的能源

深海底没有光,当然也没有营光合作用的植物。因此,深海底的动物一般是靠吃从浅海掉落下来的生物残骸勉强度日的。由于养分奇缺,深海底是生物极其稀少的不毛之地,然而在热液口的周围,人们却无一例外地发现了丰富多彩的生物群落。原来,热液中的硫化氢,为生物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能源。

如果你去过许多温泉,可能你会发现有的温泉有种臭味,很像鸡蛋变臭或者臭屁的味道。这就是硫化氢的气味。硫化氢在火山气体中有,从地球深处涌出的温泉中也有,它对许多生物来说都是有毒的,但是对于硫氧化细菌来说,却是能量的来源。有一类细菌叫化学合成细菌,它们是利用化学反应所产生的能量来合成生命必需的有机物的。硫氧化细菌也是这类细菌大军中的一员,它利用硫化氢和氧气反应时产生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质。哪里有丰富的硫化氢气体,它们就可以在哪里生存繁衍。当硫氧化细菌增加到一定的数量时,它们便可以和一些动物形成共生关系,一起栖居。

深海热泉为何含有丰富的硫化氢呢?

温泉的热水是地表水渗透到地下深处之后,被上升的岩浆加热,并融入了硫化氢气体而形成的。同样道理,在火山活动比较活跃的深海底,热泉中的硫化氢是从海洋地壳深处涌出的。海底火山活动一般集中在大洋地壳往地球深处下沉的地方,以及大洋地壳裂开并形成新的地壳的地方。大洋的深海热泉,就集中分布在这样的地方。当然,富含硫化氢的泉水不光有热泉,还有冷泉。例如在地壳板块相互碰撞的地方,地壳深处富含硫化氢和甲烷气体的海水时常被挤压到海水中,形成冷泉。在冷泉周围,同样聚集了以硫化氢为生的细菌和动物。

硫氧化细菌是怎样将硫化氢转化为生物能够利用的能源的呢?要讲清这个道理,还要从植物的光合作用说起。

生物体主要由碳、氢、氧元素构成,这些元素包含在取之不尽的水和二氧化碳中,但是氢和碳分别与氧强力地结合在一起,因此不能直接被生物利用。要切断这种化学结合并利用这些元素,就需要能量。植物是利用阳光把这种结合切断,然后让元素重新结合形成必需的有机物的,这个过程便是光合作用。

硫氧化细菌同样能生产有机物。与植物不同的是,它们不是用阳光,而是用硫化氢氧化时产生的能量来进行有机物合成的。硫化氢包含在涌泉、温泉中,在腐烂的大型动物尸体周围也很丰富。深海热泉对于人类来说简直就是地狱,人处在那种环境中不仅无法呼吸,而且要被硫化氢活活毒死。可是在硫氧化细菌和与其共生的动物们眼中,深海热泉却是充满了能量和希望的光明之地。

深海热泉的温度非常高,可达380摄氏度,但是涌入海水中之后便迅速降至五六十度。在离开热液三四厘米的地方温度只有十几度,这样的温度相当于海滨浅滩,对于动物们来说无异于天堂。通常,深海热液口附近密密麻麻地聚居着虾、蟹、双壳贝,还有独特的管蠕虫。与浅滩不同,动物们毕竟要承受着海水的巨压,习惯了高压环境的动物被打捞到海面上之后多数一命呜呼。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的周怀阳教授说,螃蟹倒是个例外,可能是它们既没有血管又有坚硬的外壳作保护的缘故。他曾经从1900米深的热泉附近抓上一只螃蟹,没想到那只螃蟹居然在实验室的水槽里活了好几天!

热液生物群落的动物是不能被人食用的。由于它们体内的化学合成细菌吸收了大量的硫化氢,所以散发着令人作呕的臭鸡蛋气味,而且具有毒性。

科学家已经知道,在高温的热泉内部也充满着微生物,它们是肉眼看不见的原核细菌,同样以硫化氢为生。它们形态古老,代谢缓慢,在120摄氏度的热水中也能悠然自得。

探寻深海热泉

2012年6月30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海洋深潜器“蛟龙”号成功进行了试潜,最大下潜深度达7062米。蛟龙号的研制成功,为中国科学家进军深海提供了技术保障。

让我们做一次想象之旅,跟随“蛟龙”号去寻找、观看深海热泉——

刚刚坠入大海的“蛟龙”像个醉汉,在海浪的作用下翻滚不定,考察人员待在狭小的舱内不免有点五胃翻腾的感觉。好在下潜大约20米之后,便进入了寂静的世界。透过圆形的观察窗,能看见在波光粼粼的蓝色海水中迅速掠过的鱼群、水母。随着水深的增加,光线越来越暗。快到200米深时,四周已几乎是完全漆黑的世界,然而黑暗中仍有一些东西发出星星点点的荧光,那是一些发光的浮游生物。

“蛟龙”继续向深处下潜,生物密度越来越稀薄,荧光也越来越稀少。大约40分钟后,舱内仪表显示水深已达到1500米,黑暗的海水中点点荧光又多了起来。

在水深2000米处,“蛟龙”安全着陆,到了热泉涌出的地方。在探照灯光的指引下,潜水艇小心翼翼地移动着,以便不碰到礁石。这一带烟囱状突起林立,“烟囱”高矮不一,最高的超过20米,相当于六七层楼高,但一律向海水中喷吐着墨汁般的热水。这一带海底布满了动物,数量最多的是管蠕虫,它们成千上万个个体聚集在一起,从管中伸出鲜红的羽鳃,好像一朵朵盛开的红花。在管蠕虫群落的表面,随处可见橘黄色的蜘蛛蟹伸出细长的钳子在捕食。动物群落的上方还有一些鱼儿在缓缓地游动。这里,堪称海底绿洲……

深海热泉的发现,说来话长。1977年,刚刚投入使用不久的美国深潜器“阿尔文”号在加拉帕戈斯群岛附近海域考察时,在深海底发现了热泉喷口。这个热泉喷口,是渗透到海底裂缝中的海水与地下深处的岩浆接触,溶入了铁、铜、锌等金属硫化物后喷上来的地方。在那里,烟囱状突起林立,热泉像黑烟一样从“烟囱”的顶部冒出来。“烟囱”本身是热泉中的硫化物与海水接触后沉淀、堆积而成的。

此后,科学家在世界各地的深海底陆续发现了许多类似的海底热泉口,它们无一例外地沿着地球板块的界线——洋中脊和火山前缘而分布。

寻找未知的深海热泉像是大海捞针,因为与茫茫大海相比,每个热泉的范围实在是太小了,它的直径一般只有一两百米,大一点的也只有三四百米。周怀阳说,寻找未知热泉有一些物理的、化学的办法,先要大范围地找,然后逐渐缩小目标。当然,最后还是要肉眼看到才算数。在近年参加的调查任务中,周怀阳和同行们发现了两个新的热泉口。周怀阳告诉笔者,至今全世界已经发现400多个热泉区,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早年在胡安·德富卡洋脊热泉的科学考察中,周怀阳成功地将自己设计制作的烟囱“帽子”安放在热泉喷口上面。“帽子”里插了九根温度计,用来自动记录热泉温度的变化。对烟囱内部的热泉进行持续的监测,以及从烟囱的横断面来分析矿物成分的变化,都能为研究人员提供热泉产生和消亡的详细信息。

在茫茫深海中,哪里有热泉,哪里就有繁盛的生物群落。不过,不同的大洋里却有不同的热泉生物种类。美国老太太辛蒂·范多弗是海洋生物学家,她跟随“阿尔文”号连续调查五年后,发现太平洋和大西洋热泉生物群落明显不同:太平洋以螃蟹和管蠕虫为主,而大西洋以虾为主。在大西洋的热泉周围,大群的虾游动着形成漩涡,恰如漫天飞舞的蝗虫,其规模之壮观,丝毫不逊色于太平洋的管蠕虫。

宠物店价格策略怎么写

比利时兔多少钱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