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猫鉴赏网

新白茶的正确品鉴方法:6个步骤,新手也能掌握

05-13

新白茶的正确品鉴方法:6个步骤,新手也能掌握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前些天收到一位新疆茶友的表扬信。

“看了你的品鉴文,我学会了品茶。”

“以前自己喝茶,就知道这个茶比普通办公茶好喝,贵有贵的道理,却不知道怎么描述,好在哪里。看了你的文章后,现在学会了稠、滑、糯、香。身旁的朋友得到一罐好些的茶叶后,都要拉上我品一品……”

这番夸奖,着实有些不敢当。

背后的一切,还是因为那位茶友在喝茶时,足够细致与用心。

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专注细品,感受一杯好茶带来的美妙。

泡茶喝,品茶是一件很有仪式感的事。

慢慢品鉴,细细欣赏。

唯有了解,才能更好地喝懂好茶。

平日,经常能收到这样的留言。

“为什么你喝茶能尝出那么多种味道?但我只喝到甜味、苦味、涩味。茶叶的那些味道,真的存在吗?”

其实,村姑陈并没有异于常人的味蕾天赋。

这一切,可从品茶鉴茶的完整流程,细细捕捉罢了。

品鉴一款好茶,若想完整细品茶香与茶味层次,不妨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2》

第一步,赏干茶。

《琵琶行》里,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琵琶女,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出场之前就让人留足悬念。

泡茶品茶,比起单刀直入,直接冲泡。

不妨在泡茶前,先观赏一番干茶。

刚买到手的白茶,开箱验货,拆看包装查看干茶实物。

将适量干茶倒在茶则上,摊开来,放在光线充足的环境细细观察。

白毫银针,芽针肥壮,遍布银毫,处于干燥状态的茶毫,根根纤细,毛茸茸地支棱起来。

新茶的芽头底色,嫩绿翠绿,外层点缀着银白茶毫,两相映衬。

一芽一叶、二叶的白牡丹,等级划分很多,牡丹王的芽头依旧肥壮,嫩叶微展。而一级白牡丹大多是两叶一芽,嫩叶簇拥着芽头,芽白叶绿,芽叶形态更显婀娜。

春寿眉的叶片相对偏宽,但它的叶色很有层次。乍一看,新茶只是一片绿。但细辨之下,能分出草绿、深绿、菠菜绿等深浅层次。

秋寿眉的外形相对粗犷,对比春茶,观赏性稍微弱了些。但不能直接下定论,认为梗叶明显的白茶,档次不高,建议等泡开喝过后,再去下结论。

第二步,闻干香。

闻干茶的方法有两种。

其一是静止闻香。

取出干茶期间,顺道凑近闻一闻,获取初步感知。

满满一袋子干茶汇聚起来的干香,能反馈不少信息。

品质正常的新茶,充满干燥的植物气息,茶香干爽,清新舒适。

如果闻到闷味、杂味、或者说不清楚的怪味,说明这批白茶有存坏变味嫌疑。

其二是温杯摇香。

盖碗冲泡白茶,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流程——烫壶温杯。

用沸水将盖碗烫过一遍,碗底与碗壁留有余温热量,趁热投入干茶后,合盖轻轻摇晃。

轻摇盖碗期间干茶不断碰撞,受到热气一熏,会加快干茶香气的释放。

此时仅需揭开一丝缝隙,凑近去闻,能闻到更加清晰完整的干茶香型。

第三步,观汤色。

白茶的汤色,主要观察它的清澈程度、茶汤颜色、以及汤水中的茶毫数量。

产自高山,原料品质有保障,制茶过程规范到位的白茶,茶汤理应是清澈透亮的。

茶水清透,莹润极了。

盖碗逐次冲泡期间,茶汤颜色会发生自然深浅渐变。

譬如,泡白毫银针与牡丹王的新茶时,一开始茶汤颜色偏浅,从牙白色开始。

但连泡多次后,汤色渐渐加深。

但不管怎么看,由于白茶整体发酵程度不高,泡出来的茶汤不会是偏红、偏暗的状态。

最后,白毫数量丰富的高山白茶,茶汤当中能出现大量茶毫。

清透清澈的茶水里,纤细盈巧的茶毫,不断游动。

这些看着类似絮状“毛毛”的物体,并非是灰尘杂质,而是茶毫。

喝白茶,茶汤当中的银白茶毫数量越多越好。

因为这能增加毫香馥郁程度,带来更加清甜清鲜的茶汤风味!

第四步,闻盖香。

闻香辨白茶,若想闻出干芦苇香、毫香、花香、稻谷香、粽叶香、陈香、根茎类中药香、鲜草药香等诸多茶香的细腻区别。

盖碗泡茶期间,要多闻几次盖香。

不过闻盖香时,要掌握以下技巧。

冲泡出汤后揭开盖子,置于鼻端下方,暂时屏住呼吸,不要对外呼气与说话。

连续深深吸气两次,完整捕捉盖上附着的芳香物质。

初次揭盖闻香后,合上盖,再出声与旁人交流闻香感受。

为避免盖香飘散,建议在倒出茶汤后,第一时间内趁热闻香。

趁热闻,盖香的香型层次更完整,茶香更馥郁高扬。

随后,等盖碗稍凉一会,再去揭盖闻中调香型。

等盖碗彻底凉透,处于常温状态,再去闻冷透的余香(尾调香型)。

不同温度下,分多次去闻盖香,能将白茶盖香的前调、中调、尾调香型阵营,尽收眼底。

第五步,小口啜饮。

品茶,不等于大口牛饮。

囫囵而入,难辨其味。

小口细品,细啜慢尝,更利于品尝。

小口尝入茶汤时,最好是用“啜吸”的方式。

快速啜入一小口茶汤,受到吸力影响,啜入口腔内的茶水与唇齿以及舌头发生碰撞。

茶汤经过碰撞与震荡后,汤中的芳香物能更好地扩散,便于感知落水香。

同时,茶水均匀遍布口中利于调动完整的味蕾感知系统,去品尝茶汤滋味层次。

这杯茶的味道,是清甜、鲜爽、还是偏苦、偏涩、发酸?

整杯茶的汤感是厚是薄,是否稠滑细腻?

在细品期间,一切都能找到答案。

第六步,闻杯底香。

喝完杯中的茶汤后先别急着放下茶杯。

眼下还有一件正事,闻杯底香。

杯底香,也叫挂杯香、杯壁香。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而又香又滑的茶汤,流经之处,能在杯底与杯壁附着下丝丝缕缕曼妙茶香。

当一杯茶饮尽,凑近杯底,细细闻香。

瓷质品茗杯的表面,清幽茶香,盈然而来。

不过要注意,为了确保喝茶卫生,闻杯底香时不适合对着公道杯去闻。

闻个人品茗杯的挂杯香,更为妥当。

《3》

真正动听的音乐,在于弦外之音。

一首好曲毕了,余音绕梁,萦绕不绝。

那些美妙动听的旋律,依然能在脑海当中,不断回想与怀念。

喝茶品茶,好茶离不开“韵”。

茶韵其实并不虚无缥缈,而是涵盖喝茶之后的一切回味。

咽下茶汤后,回味里不断涌现茶香,唇齿留香。

喝下几杯高山白茶后,连往外呼气时,都有“吐气如兰”感。

同时,回甘浮现,长时间的回甘,让喉间感觉特别甘甜清爽。

生津涌现,口腔分泌出滋阴润燥的津液,让喉咙感到特别放松。

喝下一杯茶,放下手中的茶杯。

好茶的美妙韵味会让你感觉,无数美好的饮茶体验,才下喉头,却上心间。

让人喝了还想继续喝,这是好茶的魅力所在!

更多关于白茶的知识

新白毫银针VS老白毫银针,是不是新茶的毫香味,喝起来更浓一点?

“快煮”vs“慢熬”,秋冬季煮老白茶,应该怎么选?

白茶知识堂:不到三年的白茶,是不是不能煮着喝呢?

“快煮”vs“慢熬”,秋冬季煮老白茶,应该怎么选?

新白毫银针VS老白毫银针,是不是新茶的毫香味,喝起来更浓一点?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蜀素帖米芾书法欣赏

工笔画和国画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