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猫鉴赏网

老良红木揭秘紫檀木的神秘面纱

04-23

老良红木揭秘紫檀木的神秘面纱

想必,大家对紫檀木肯定不会陌生,迄今,紫檀木是世界上最名贵的木材之一,俗话说“一寸紫檀一寸金”,素有“木中黄金”、“帝王之木”之称,主要产于南洋群岛的热带地区,当然,在国内的广东、广西也会出产紫檀木,只是数量不多。今天老良红木就给大家讲讲紫檀木。



紫檀是常绿乔木,羽状复叶,花黄色,结荚果,木质坚硬,红棕色,木纹美观。紫檀木分新老两种,老者色紫,新者色红,长久暴露在空气中则变成紫黑色,以绞丝状的年轮为多。



鉴别新老紫檀的方法有:新紫檀用水浸泡后掉色,老紫檀浸水不掉色;在新紫檀上打颜色擦不掉,老紫檀打上颜色一擦就掉。从目前中国现存的紫檀器物看,有一部分并非紫檀,而是蔷薇木,其他紫檀料是否属同树种,还有待于植物学家进一步鉴定。



由于紫檀色泽光鲜,纹理清晰美观,所以在制作紫檀家具时应多利用紫檀木的自然特性,采用光素手法。而因其木质坚硬,纹理纤细浮动,尤其是其色调深沉,显得稳重大方而美观,如果雕花过多,反而会掩盖木质本身的纹理与色彩,那就画蛇添足了。在明代,紫檀被皇家所重视,随着海上交通的发展及郑和的七次下西洋,加强了与南洋各国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在各国与中国定期和不定期的贸易交往中,也时常有一定数量的名贵木材的进口,其中就包括紫檀木。但这些远远满足不了中国庞大的需求,于是明朝政府又派官员赴南洋采办。随后,私商贩运也应运而生。至明朝末年,南洋各地的优质木材基本被采伐殆尽,尤其是紫檀木,几乎全被捆载而去。截止到明末清初,当时世界所产的紫檀木绝大多数汇集于中国。清代所用紫檀木多为明代所采,有史料记载,清代时朝廷也曾派人到南洋采办过紫檀木,但大多粗不盈握,曲节不直,根本无法使用。这是因为紫檀木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明代采伐殆尽,清时尚未复生,来源枯竭,这也是紫檀木为世人所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



清代中期,由于紫檀木的紧缺,皇家还不时从私商手中高价收购。据传,这一时期,不论哪一级官吏,只要见到紫檀木,决不能放过,要悉数买下,上交皇家或各地织造机构。清代中期以后,各地私商囤积的木料也多被皇室收购,这些木料在装饰圆明园和宫内太上皇宫殿时用去了一大批,在同治、光绪大婚和慈禧六十大寿过后已所剩无几,直至袁世凯时,仅存的紫檀木也用得差不多了。



而近年来,随着家具收藏队伍的扩大,有些商贩以次品紫檀做旧出卖,谋取不义之财。所以收藏者在购买紫檀家具时,要提高警惕,凡表面上漆上色使木质纹理模糊不清的,应首先考虑是否是新制仿旧,仔细观察,做出正确的判断,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当然,现在一件仿旧的紫檀家具亦不便宜,若不是刻意收藏,自己喜欢,而价格也可以接受的话,则可入手。

金镶玉手链

颜真卿勤礼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