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触赏石之前,原来认知里的太湖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玩石、奇石之一(英石、太湖石、灵璧石、黄蜡石),因盛产出于太湖地区而古今闻名,体现"皱、漏、瘦、透"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这段时间接触赏石文化,原来这石头也是很宽泛而深入的文化符号,更是文人审美的乐趣。
太湖石在最开始或许就是自然而成,美的简单。但是通过古代文人的塑造和园林文化的发展,在人与自然的协作下,太湖石被赋予了更美好的寓意。通过古代文人和石匠的手工打磨后,就不能仅仅用“秀”、“奇”等来形容它,而是有了“福”、“寿”、“韵”等更多寓意的辞藻来诠释。而自古以来,玩石、藏石仅是帝王将相、名门望族、文人士大夫们的审美娱乐。北宋书画家米芾因爱石敬石被尊称为“石圣”和“石祖”, 并最早将“瘦、漏、透、皱”四要素作为太湖石的相石标准,其“拜石”故事中所拜“奇石”大概就是太湖石吧。
原来硬蹦蹦的石头瞬间可爱了起来,更多了文化的底蕴。还有藏石家也给每款石头赋予了很多文化的诠释,这几天最有印象的是一款“江山永固”的赏石,据说是出土在南京故宫的城墙下,前面上方有像蝙蝠型的,下面是山,寓意福海寿山,后面是蝙蝠型和波浪,寓意福海洞天,有天、地、山、水等,又出在明代故宫城墙下,寓意“江山永固”。这位大家描述的绘声绘色,所以我印象最深。
其实想想,挺好玩的,即欣赏了美石,又听了故事,还能追古,了解了历史。我没有古代文人打磨石器的诗情画意和文化底蕴,但是也能从中学习不少,虽是皮毛,也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