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猫鉴赏网

盗墓者为何不敢盗取铜钱和玉石?

10-10

盗墓者为何不敢盗取铜钱和玉石?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古人常言,国有国法,行有行规。在盗墓这个行业中,同样存在一系列神秘的规定和禁忌,其中包括了一些绝对不能触碰的东西和情境。本文将讨论古代盗墓规则中的两个禁忌物品,分别是墓主人随葬的玉器和墓中陪葬的铜钱。这两样物品在古代盗墓行业中被视为绝对不可触碰的,因为它们承载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涉及了迷信、权力和财富等多重因素。我们将深入探讨盗墓贼为何避开这些物品,以及这一神秘行为背后的动机。



先来谈谈玉器。在古代,玉被认为是一种充满灵性的物品,而墓主人随身携带的玉器更是被认为早已寄托了死者的气息。因此,如果一个盗墓者冒险盗走了这些玉器,无论是佩戴还是出售,都会为自己带来不幸和噩运,这被认为是非常不吉利的行为。正是因为这种身份限制,我们今天有幸在一些被盗墓贼光顾过的古墓中,发现了一些完整的金缕玉衣等宝物。盗墓贼不拿玉,我们可以理解,但为什么还不能拿铜钱呢?



江西省南昌市文物部门在2011年接到一位老农民的来信,信中称在南昌市近郊的墩墩山上,发现一个神秘的巨大洞穴,洞口阵阵寒气逼人。文物部门接报后第一时间判断,墩墩山上的洞穴,极有可能是古墓遗址。随后,省内权威的考古专家带队出动,亲赴墩墩山进行实地勘察。果然,他们在洞口发现了典型的盗洞痕迹——洞壁上留着斧凿的痕迹,地面上散落着断裂的棺椁。这座墓穴明显遭到过盗墓贼的袭击。墓道被人为破坏,有的石砖移位,有的已经不知去向。墓室内也遗留着盗洞,洞壁上留有凿子凿出的痕迹。但最令考古队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既然墓穴已被盗墓贼洗劫一空,为何这些价值极高的铜钱还完好无损地躺在原地?难道盗墓贼的目的仅仅是夺取墓主的随身物品?对铜钱这种虽小但数量巨大的财富却兴致缺缺?



其实,江西海昏侯墓并不是唯一一个出现这种情况的古墓——考古专家们在之前的发掘中,也遇到过类似的迷局。1994年,江苏徐州文物部门发掘当地的一座大型古墓时,墓主被确定为西汉第三代楚王刘戊。据史料记载,刘戊平生好大喜功,曾经花费巨资修建陵寝以纪念自己。这座墓被发掘时,里面果然充满了各种珍贵的随葬品,让考古工作者们喜出望外。可就在清理墓道时,他们又震惊地发现——墓中竟还有17.6万枚完好的钱币!同样,这座刘戊墓虽然表面看来完好无损,实际上也有明显的盗掘迹象。那些盗墓贼大可趁乱取走这些为数众多的钱币,但最终他们什么也没拿就离去了。面对两个案例中类似的疑点,考古界对盗墓贼的行为感到无法理解。在陈德华看来,这已经不是单纯的盗墓那么简单了。



通过实地考察,陈德华终于解开了这个迷局。盗墓贼选择取走金银财宝而避开铜钱玉石,并非出于道德,而是出于稳妥。在他们眼中,玉石的风险太大,代表的意义远比其价格来得重要;铜钱的价值太微,又不像金银那么轻便易走。这种选择背后反映了古代社会的贫富差距和盗墓贼们的迷信观念。同时,这些迷信也为古墓的保护提供了一层神秘的屏障。



在厚葬的概念下,墓中的随葬品也成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比如玉器,它的材质和工艺直接反映了墓主的身份地位。这也是墓葬被盗后,玉器往往会第一个消失的原因。然而对于铜钱来说,它只代表货币的含义,无法像玉器那样昭示墓主的高贵身份。因此,盗墓贼更容易为那些小而贵重的金银珠宝所吸引。此外,不同年代的钱币并不通用,私铸钱币在当时是重罪,盗墓贼们自然不会冒险熔融这些“过期钱币”。最关键的一点是,铜钱无法证明身份,而玉石和金银则具有明确的身份象征。因此,盗墓贼们选择放过铜钱,避开玉石,追逐更具象征意义和价值的宝物。



古代的迷信观念也为这种选择提供了支持。首先是“玉识主人”的说法,古人认为玉石有灵性,必须找对主人才能发挥功效,否则会带来灾祸。这使盗取玉石在盗墓贼心中成为一种忌讳。其次,玉石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只有至高无上的帝王才有资格持有。盗取玉石等于无视帝王权威,后果极其严重。再加上玉石具有聚阴气的说法,这让盗墓贼们害怕移动玉石会惊动墓主灵魂。因此,盗墓贼们宁愿避开玉石,以免招来不祥之事。



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盗墓规则中的禁忌物品为何如此重要,以及盗墓贼们的选择背后的动机。古代社会的文化、信仰和社会结构共同塑造了这些规则和迷信,而盗墓贼们的行为也反映了他们对财富和风险的理性考量。虽然盗墓行为仍然不可容忍,但通过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动机,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古墓遗址,保存珍贵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转运珠的编法

海螺珍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