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猫鉴赏网

古董鉴定背后的争议与探讨

07-03

古董鉴定背后的争议与探讨

目前,我国艺术品交易市场时常存在一件艺术品出现不同专家鉴定结果截然不同的普遍现象。有时,问藏家也是有人说对,有人说不对,弄得像是在猜谜语似的,真把我给搞懵了!我到底该听谁呀?看来没个认定标准已经严重干扰了艺术品交易市场的正常秩序,也阻碍了行业健康发展。

有的收藏爱好者寻找商家鉴定藏品时,不懂得行业规矩,直接问商家说,您给我鉴定一下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商家只能回答说,我看不明白,您再找别人看看吧。这种态度是因为爱好者不懂得行业内的规矩。在古玩行业,如果不认识对方,无论是求教还是购买古玩,商家是不会说真话实话的,这种不说实话的原因很复杂,以后有专论。

有的直接就问,你收古瓷器吗?商家会说您拿出来看看,当藏者拿出来,经过商家过眼以后便说,东西不对路。但一般爱好者们不理解“不对路”是什么意思。在行业内不对路的意思是,东西是假的。

请问我这件藏品值多少钱,商家会回答说,对不起,不知道。潜台词是,知道也不能告诉你。意思是,如果说多了,你没卖上希望的价格,会觉得欺骗了你。如果价格说低了,万一卖个好价钱,也会觉得骗你。所以卖高卖低自己看着办。

想找个老师学习怎么鉴定真假,但不愿交学费。他们不知道,商家高手的知识眼力是用钱买出来的,知识眼力就是金钱,传授知识经验是有条件和要求的,商家用钱衡量知识。

为什么藏者到市场上寻找鉴定的商家行家,却得不到确切的答案呢?原因是他们不了解市场的复杂性。商家鉴定水平不同,所以真伪的结论也不同。有的商家可能真看不懂,有的眼力非常好但是不说实话,有的眼力很好但又不会用语言准确地表达,有的不熟悉对方又不能随便说,因此爱好者得到的回答是,有的人说真,有的人说假。

收藏者为了不花钱找个商家高手鉴定,假借卖古玩,看看商家行家对藏品的态度。如果不收买,便认为有可能是假的,如果问价收买,便认为是真的。其实商家一看藏品就明白对方的来意和目地,所以仍然听不到真话实话。

有些收藏家认为自己是名人,有的觉得自己有权有势、又有钱。因而态度自信傲慢,其实近十几年投入百万千万收买假古玩的,都是这些不知古玩深浅的人。他们上当受骗的原因,无非是把古玩知识看得太简单了,目空一切,不虚心不请教,看不起古玩商。俗话说,拿土地爷不当神仙。实际上在古玩行业里,无论是明清还是老窑瓷器,无论现代书画还是传统书画,无论明清玉器还是高古玉器,无论文房四宝还是竹木牙角,无论古玩杂项还是珠宝等等,行业内都有专门研究和鉴定的高人。但是商家高手宁可把辨别真假的要领封存一辈子,也绝不向外界公开。

收藏者刚开始收藏的时候,家人可能还支持,时间一长,家人看你没完没了,无止境地收、收、收,只进不出,于是家人提出,真假弄不清,如果拍卖公司卖出一件,让我见到钱,我就让你继续收。收藏者为了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到处给拍卖公司送藏品,结果到处碰壁。收藏者并不知道大拍卖公司需要的是买货的,而不是送货的。

太多的人在宣传“检漏”,给人一夜暴富的希望。事实上,“检漏”的概率只相当于“守株待兔”。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地摊上一件好古董,不懂的人,哪怕一万人,都不会弯腰,东西是留给懂的人。但“检漏”也绝不是收藏家的常态,没有一个收藏家是靠检漏炼成的。

凡是被恶炒的都是“朦朦胧胧”的

字画被恶炒了,叫到4个多亿;翡翠被恶炒了,叫到10个亿;瓷器被恶炒了,叫到5.5亿;玉石被恶炒了,叫到1克几万元。总结其规律,凡藏家看不大懂的,卖家能信河开口、翻手是云、覆手是雨的,朦朦胧胧的东西就会被恶炒,蒙一个是一个,骗一对是一对。

“流传有序”的故事基本上都是编出来的

有人动员收藏家到拍卖会去买古董,因为那儿的东西“流传有序”。这件瓷器做过台灯;那件东西的藏者的祖上是英法联军,与圆明园有关;这张字画是赠“主席”,就是“蒋介石”。有的拍卖公司拿到一件东西,第一任务就是编故事。扪心设想,有几个人能说得清自己父亲的经历,更不要说爷爷的了。

巨额成交都是在拉高出货?

当一张纸卖到4个多亿的时候,我们不知道是艺术疯了还是买者疯了。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果不出所料,一批几百万的同类字画登场了。快买吧,仅是1%的价啊。2.5亿的葫芦瓶、2.3亿的鬼谷子下山、1.5个亿的杏林春燕碗都是幌子。

古董真品远多于赝品

古董真品多还是赝品多?地上的古董多还是地下的多?这些 问题已被所谓的专家严重误导。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每年数千万数亿劳动者创造大量财富和艺术品,即便当年的实用器,今天也成古物古董,这是一个天文数字。而改革开放才三十年,有多少人在做仿品?古人死后入土为安,再穷的也得修个坟,5000年中死了多少人?有多少墓?古董中真品多是个不争的事实,但古物与古董不同,古玩是古物中的精华,古物有研究价值,但未必有经济价值

天然水晶的作用与功效

吴昌硕书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