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是十分普通常见的生活实用品,但却包含着丰富悠久的文化底蕴。
1.扇子原是"奢侈品"据《世本》载,扇子是周武王发明的。但这种说法明显不太可靠。扇风纳凉是一个自然的举动,用手扇风也可以起到扇子的作用,当某种物品被固定用于扇风纳凉时,扇子就产生了。这并不需要某个特别聪明的人花费心思去发明创造。《世本》的记载,表明的很可能是西周时期特定形制的扇子开始较为广泛的使用。《管子·四时篇》载,夏天时"令禁扇去笠,毋扱免。"当时扇子、斗笠都还属于"奢侈品",夏天禁止打扇子、戴斗笠,是提倡节俭。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六韬》在论述将领的行为规范时也要求"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意思是将领要和普通士兵一起同甘共苦。这就说明,当时的广大普通士兵是没有扇子这种奢侈品的。
2.与门同源的"屏扇"扇子从形制上可以分为屏扇和折扇。屏扇工艺相对简单,最早是扇子当是屏扇。《说文解字》载:"扇,扉也,从户。"这是说"扇"字的本义是门。"扇"字之所以演变为后来的"扇子"的意思,是因为早期的屏扇的扇面是安装在扇柄的单侧的,就像门一样。后来才出现扇柄两侧都有扇面的蒲扇、团扇、麈尾等等。
3.东瀛传来的"折扇"制作工艺相对较为复杂的折扇出现就更晚了。一般认为,折扇起源于日本,北宋时传入我国。中国北宋时期大致相当于日本平安时代,而折扇为平安贵族服饰标配,已如众所周知。折扇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国,基本是可信的,并且有诸多史料可以相互印证。
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高丽国》载:"彼(指高丽)使人每至中国,或用折叠扇为私覩物(私人会见的礼品),其扇用鸦青纸为之,上画本国豪贵,杂以妇人鞍马,或临水为金沙滩,暨莲荷花木水禽之类,点缀精巧,又以银泥为云气月色之状,极可爱,谓之倭扇,本出于倭国也。"这一记载说明日本的折扇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高丽输入中国的。
北宋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载其出使高丽时见到的"画折扇":"画折扇,金银涂饰,复绘其国山林、人马、女子之形,高丽人不能之,云是日本所作。观其所绘衣物,信然。"这是说折扇制作工艺精巧,高丽也生产不了,而是从日本输入的。制作精美华丽的日本折扇作为东瀛舶来品,一直都是只在很小范围内流行的高端奢侈品。明代陈霆《两山墨谈》载:"宋元之前,中国未有折扇之制。元初,东南夷使者持聚头扇,当时讥笑之。"直到元朝初年,手持折扇者还会遭到人们讥笑,可见折扇是多么的小众。
明朝中后期,折扇才开始流行开来,甚至成为扇子的主流,而屏扇倒反沦为附庸了。直到今日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