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猫鉴赏网

青铜古镜:历史的镜子,文化的传承

03-04

青铜古镜:历史的镜子,文化的传承

在中国文献史籍中,「镜」字最早见于《墨子.非攻》及战国末期的著作。《庄子.应帝王篇》:「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同书《天道篇》也有「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

中国在公元前2000年已有铜镜。但古代多以水照影,称盛水的铜器为鉴。


战国时期青铜镜

春秋、战国、秦的铜镜由于普及化,产生许多不同地方与时期的式样,很多纹饰与此时的丝织品及铜器有很深刻的联系。战国时期的镜钮大部份是三弦钮。此类镜钮由战国开始,历经秦至西汉初年,直到西汉下半叶才为半圆钮所取代。

镜中用山字形设计乃是战国镜中重要镜式,更是南方楚国的特有色彩。楚镜虽然起步较晚,但从战国中期开始,南楚地区铜镜铸造迅速发展,不仅数量大,而且品种繁多、纹饰精美。山字纹是楚镜中最为盛行的纹饰,常见的是四山纹,五山纹次之,三山、六山纹较爲罕见。山字纹的起源与寓意衆说纷纭,一说为山字纹既写实又寓意,将天地之间有山,山与山之间有花草、动物,无垠世界具体而微地掌握在只手可握的一方铜镜间。


战国 四山镜 径:11.5 cm


汉代始改称鉴为镜。汉魏时期铜镜逐渐流行,并有全身镜。最初铜镜较薄,圆形带凸缘,背面有饰纹或铭文,背中央有半圆形钮,用以安放镜子,无柄,形成中国镜独特的风格。


西汉鎏金“中国大宁”铜镜 直径18.6cm、厚1.3cm

2000年前的西汉鎏金“中国大宁”铜镜。年代:新莽 (公元9~23年),直径18.6cm、厚1.3cm,1952年湖南长沙五家岭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这面镜子最珍贵的地方,一是其精湛的鎏金工艺,二是在于镜缘间铸的一首诗。 该诗共计五十二个字:“圣人之作镜兮,取气于五行。生于道康兮,咸有文章。光象日月,其质清刚。以视玉容兮,辟去不祥。中国大宁,子孙益昌。黄常元吉,有纪刚。”,诗的内容包含了阴阳五行思想和对国家、子孙的祝福祈愿。其中“中国大宁”四字,更能在华夏子孙的心中引起深远的共鸣。


汉末三国佛像镜,深圳博物馆藏

经初步研究,该铜镜是目前海内外博物馆藏唯一采用西王母龙虎座的早期佛像镜,这与两晋时期双狮座佛像完全不同,为研究早期佛教艺术传播与汉民族文化融合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汉时有铁镜中国镜子产生於殷商时代,秦时有金镜,宋元出现有柄可执的镜。东汉中期至魏晋时、人物等。到汉代,为铜铸造而成的铜镜,精美绝伦,清代以后又出现了玻璃镜、海棠花等式样,打破以往圆形镜的模式。晋时有银华镜。因铜镜主要用於照出自己的面容,还有鸟兽,制作更加精美,出现了浮雕的画像镜。


战国.透雕虺龙纹复合镜


明代传入玻璃镜。清代乾隆(1736~1795)以后玻璃镜逐渐普及。

西瓜碧玺价格

红宝石项链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