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扇,图源网络。
编者注:
《京都旧事》载,民国时曾有“琉璃厂三绝”,分别为张志鱼刻扇、张寿丞刻铜和朱友麟刻瓷。
所谓刻扇,是在折扇的竹制扇骨上,以名家书画为稿,用各种雕刻手法进行的一种工艺制作。
早先我国的刻竹艺术只存在于南方,北方竹料稀少、竹器难存,无人擅此道。
民国年间,来自京城的张志鱼自学成才,成为北派竹刻的始祖。他以双刀深刻皮雕、沙地留青技法独步当时,常与张大千、溥心畬、汪慎生、徐燕荪、齐白石、张伯英、李苦禅等书画名家合作。
郑孝胥曾评价其:“张老雕刻精妙绝伦,殆为南派所不逮,他日有增编《竹人录》者,瘦梅(张志鱼的字)必为北派之祖矣!”
袁克文也曾言:“张生志鱼工治印,尤善刻竹,能为人所不能为,为人所不敢为。它日有作北方竹人传者,当以志鱼始。”
张志鱼是民国时期活跃于旧京艺坛的一位刻竹艺术家。他精书法,通丹青,擅金石,而尤以刻竹蜚声北国,当时的社会名流对他有很高的评价。
张志鱼刻竹始于民国元年。刻竹之艺,是在折扇的扇股上镌刻字画,技艺要求很高,所以擅此道者历来不多。历史上,我国刻竹艺术只存于江南,北方向来无人从事。
刻扇,图源网络。
张志鱼钻研刻竹技艺是花了大功夫的。当时,有名沈小庄者自南方至北平售演竹艺。其阴雕刻扇每柄八元,阳雕十六元,价钱辣手得很。张志鱼几次到杨梅竹斜街蕴和店沈寓拜访求艺,沈总是东拉西扯,有时正逢沈刻扇,沈急忙辍刀收扇,严加保密。张志鱼见此情景,一笑置之。
张志鱼面壁独学,至民国七年,终于达到悬润售艺的精熟程度。由于他在治印、书画等方面造诣颇深,又与旧京书画名人过从甚密,常能得张大千、齐白石、张海若等一流艺术家的书画稿,归而刻之,神采蜚然,名声顿起。
张志鱼,图源网络。
民国十二年,张志鱼在杨记扇庄定制素皮扇骨百柄,练习皮雕技艺,自此又增皮雕项目。后来一次偶然机会,有几把湘妃竹扇柄被钉子划伤,张志鱼因势而镌,用竹面自然斑点刻成梅花,造化与人工相溶,特别有味道。于是,便又增加一个湘妃竹扇的种类。
张志鱼刻扇柄大略有四种主要形式:一是深刻,棱角分明,凹凸显见,有较强的立体感。二是浅刻,入刀较浅,画面生动柔曼。三是雕镂,将画面阴处镂空,刀法复杂,最为费力。四是皮雕,因留竹面青皮,故亦名留青。皮雕又有平地和沙地两种,沙地把平面逐刀刻成麻面,别有意蕴,是艺术上最讲究的一种。刻竹亦如治印,有阴刻阳刻之分,一柄竹扇,若一侧阳刻,一侧阴刻,有书有画,最为生动多姿,令人把玩不已。
张志鱼刻扇,图源网络。
张氏所刻扇柄,画面多为梅、兰、竹、荷、松、石、水仙等,状极生动有趣,不见其原物或拓片者,远不能想象其妙。其刀下之物,兼工笔、写意二者意味,既肖其形又饱含墨趣,并不像一般的玉石之雕。张志鱼曾刻一柄流烛,烛火冉冉欲动,蜡泪涔涔而下,几欲夺真。他刻的柳蝉真切得令人禁不住要伸手触摸,蝉翼轻盈明澄,纹理历历在目,极有情趣。
张志鱼有很高的艺术天赋,对自己的艺术要求也极严格,他曾论道:“ 刻竹既为艺术家之心血,并为流传之品,必须具有生动之妙诀。生动者即是刻鸟须以活鸟,刻花须以活花,刻字必须保其原神。倘书家不能将其原神写出,刻时须将其达不到处刻出,方合生动二字。并须时时存一种予后人观摩之法,否则不能称为艺术家也。”
张志鱼刻扇,图源网络。
张志鱼的刻竹艺术达到了很高水平,虽售价极昂,旧京名流仍争相收藏把玩,以为得意之事。张氏好结交,很多人出入其门,对他的艺术推崇备至。郑孝胥说他的刻竹艺术已胜过南人一筹,成为“北派之祖”,张伯英、齐白石、袁克文等都曾为其拓片题签,清末状元刘春霖的题诗尤能代表当时的评价:
其一曰:“鼓刀吕望未成翁,束阁韬钤市井中;学就屠龙无处用,且将余技试雕虫。”
其二曰:“棘端楮叶是奇谈, 妙手元同造化参; 他日竹人重作传,北方第一寄斯庵。”
齐白石曾为其题赠匾额,图源网络。
张志鱼曾于民国二十七年出版了《刻竹治印无师自通》,言镌刻之法极详备,民国三十年出版《张志鱼辛巳印痕》,是他的治印拓本。他一生治印作画无数,刻竹八千余柄,创作甚丰。
张志鱼著作,都为张伯英题签,图源水印。
近年有钱定一先生将其编入《中国民间美术艺人志》,另外又有张氏《寄斯庵印痕》重印,这位因各种原因不太被世人提起的绝技艺人又重新引起人们的注目了。
关于张志鱼,您又有哪些故事?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
· end ·
致谢和声明
本文图片部分源自网络,侵删。
本文源自《燕都》,
原题《张志鱼刻竹艺术》,作者赵润田。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北京传统文化联盟”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