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花瓶盆景是继紫砂壶盆景之后的另一朵奇葩。它赋予了花瓶新的艺术含义和生命意义,也给盆景艺术增加了新的样式和看点。有诗赞曰:白玉金边素瓷胎,雕龙描凤巧安排;玲珑剔透万般好,静中见动青山来。 花瓶盆景的美不言而喻。
花瓶盆景欣赏
1、《锦绣》
树石种:博兰 英德石
花瓶类型:尊式瓶
2、《四季平安》
树石种:龙柏
花瓶类型:斗彩瓶
3、《行云流水》
树石种:罗汉松 英德石
花瓶类型:结晶釉瓶
4、《郑和下西洋》
树石种:博兰 英德石
花瓶类型:书简瓶
5、《山瓶春意》
树石种:博兰 斧劈石
花瓶类型:景德镇花瓶
6、《左邻右舍》
树石种:米真柏 英德石
花瓶类型:君子淑女瓶
7、《兄弟情深》
树石种:真柏 鸡骨石
花瓶类型:白玉瓶
8、《仙人洞》
树石种:对节白蜡 英德石
花瓶类型:翁式瓶
9、《禅意》
树石种:博兰 英德石
花瓶类型:灯饰莲花瓶
10、《别有洞天》
树石种:博兰 风砺石
花瓶类型:粉彩瓶
11、《花枝俏》
树石种:博兰 红玉石
花瓶类型:粉彩瓶
12、《清幽》
树石种:博兰 红玉石
花瓶类型:报春瓶
13、《洞顶人家》
树石种:博兰 黄骨石
花瓶类型:长颈青花瓶
14、《流金岁月》
树石种:罗汉松 英德石
花瓶类型:流金瓶
15、《初春》
树石种:博兰 英德石
花瓶类型:石榴瓶
16、《一分为二》
树石种:九里香 风砺石
花瓶类型:酒瓶
17、《酒仙》
树石种:博兰 红玉石
花瓶类型:酒瓶
18、《谈今论古》
树石种:博兰 英德石
花瓶类型:结晶釉瓶
19、《生机勃勃》
树石种:豆瓣 英德石
花瓶类型:结晶釉瓶
20、《开门见山》
树石种:小叶榕 英德石
花瓶类型:葫芦结晶釉瓶
21、《相拥》
树石种:小榕树 英德石
花瓶类型:长颈葫芦瓶
22、《跨越》
树石种:革叶榕龟纹石
花瓶类别:缸式瓶
23、《回眸》
树石种:革叶榕 英德石
花瓶类型:缸式瓶
24、《兴云布雨》
树石种:革叶榕 英德石
花瓶类型:鹅黄长颈瓶
25、《平谷幽榕》
树石种:革叶榕、英德石
花瓶类型;双耳结晶釉瓶
26、《欲上青天揽明月》
树石种:革叶榕英德石
花瓶类别:朱红长颈瓶
27、《芳香》
树种:栀子花
花瓶类别:堆雕古瓶
图片拍摄:黄玉煌
作者简介:
l 林鸿鑫,1937年出生,浙江温州人,民进会员。高级园林工程师,中国盆景艺术大师,浙江红欣园林艺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温州市红欣盆景艺术博物馆荣誉馆长,深圳市东湖公园盆景世界总裁,深圳市盆景协会荣誉会长,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l 先后出版了《中国盆景造型艺术全书》、《树石盆景制作与赏析》、《中国树石盆景艺术》、《中国山水盆景艺术》、《紫砂壶盆景艺术》、《中国温州茶花鉴赏》等多部专著。
1997年为迎接香港回归,应深圳人民政府邀请,与深圳东湖公园联合创办了“盆景世界”。盆景世界占地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数量达3000余盆,是目前为止华南地区规模最大、品种最多、集各盆景流派于一体的盆景园。并先后多次参加全国、各地区盆景展览,荣获金、银、铜奖150多枚,并在园内举办多次盆景展、盆景艺术培训及国际交流。2002年盆景世界被评为“深圳八大生态景观”之一;2005年被列入《中国盆景名园》。
林鸿鑫原创性地运用盆景的形式复原富春江风貌,首次将中国画大胆搬上盆景舞台,创作了41米长的画卷式的“富春山居图”树石盆景。这一超大盆景的诞生,为中国绘画与盆景艺术的融合开了先河。
林鸿鑫老人思维敏捷,今年又在盆景园创作了诸多的花瓶盆景,他将中国的陶瓷艺术与中国的盆景艺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创造出美轮美奂的花瓶盆景赏心悦目,让人流连忘返。
前言
《花瓶盆景制作与赏析》如期付梓。
在诸多好友表示祝贺的时候,我深有感触的不仅是书稿的完成,更是花瓶盆景像十月怀胎那样漫长而艰辛的孕育过程。盆景这门艺术,与音乐美术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本身拥有生命的灵性。本人做了几十年的园艺盆景,尝试了各种不同的盆景类型,不免有疲惫的时候,但从没有感到过腻烦。尤其近几年在花瓶盆景上煞费苦心,不断尝试,一系列花瓶盆景的新作陆续问世,使得我更像一位儿孙满堂的母亲,充满了期待和自豪感。
我常常惊异地反思,一个人的兴趣竟然可以一辈子经久不衰。兴趣甚至变成一种信仰,然后转化成一种持久的力量。在这种力量的驱使下,能几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地带领大家对每一株盆景花木耐心奉侍、精细管理,呵护其几乎觉察不到却日新月异地成长,这才应当是更值得珍惜和探究的东西。
尤其是花瓶盆景的制作过程,更能体现盆景人的这份情怀。花瓶的优势在于其本身千姿百态,极尽妖娆。做好了则如贵妃出浴,夺人眼球;做不好则失之轻佻,似东施效颦。而凭借作者对自然物力和植物生态像对待人的生命一样的敬畏,在盆景的培育和制作中,充分体现既师法自然、尊重自然,又关爱生态、营造新的生态命运共同体的精神。通过艺术的取舍、提炼、加工,以独特的洞察和感受力,抓住自然景物中蕴藏的美,并用精湛的技艺将它们创造出来。让作为盆器的每一个花瓶,每一块山石,每一棵花木重新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芒。这是何等美好而又快慰的事情啊!
同时,我常常想,欣赏中国盆景,尤其欣赏花瓶盆景,应当具有文化的涵养,基本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相关知识,诸如中国陶瓷、花瓶、山石、花木等等,然后又要像读书那样阅读盆景,分析盆景。努力达到八大山人所谓的“谈吐趣中皆合道,文辞妙处不离禅。”即对每一款盆景,尤其对每一款花瓶盆景的妙处能心领神会,景人融合。我们也尽量把这样的理念融入到编写当中。
本书的核心内容是花瓶盆景的制作过程。这部分内容利用直观的图片与直白的文字说明,将花瓶盆景的制作流程和盘托出,既为盆景界交流研讨提供了较为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抑或为盆景业余爱好者自己栽弄制作提供参照。
学无止境,艺无穷期。感谢出版社刘三珊主任为本书的编辑出版提出宝贵意见。感谢参与花瓶盆景制作的师傅们以及为本书编辑付出努力的所有人员。时间仓促,水平所限。该书一定存在不少缺憾和缪误,祈愿读者批评指正,也祈愿该书的出版,对中国盆景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对盆景界同仁的艺术探索有所裨益。
林鸿鑫
中国盆景艺术
盆景源于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之精粹,是园林艺术之瑰宝。优秀的盆景作品,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巧妙结合,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活的古董”。
花瓶盆景的产生
花瓶盆景是中国盆景艺术大师林鸿鑫先生在中国盆景品类上的创新成果。
几十年来,林鸿鑫先生与夫人陈习之女士在中国盆景园地里辛勤劳作,研究实践,著书立说,孜孜追求。他们的优势在于拥有关于盆景艺术的实业,有良好的盆景园地,为他们深入细致地实践活动提供了物质条件。同时,他们又有理论上的追求和积累。他们与深圳东湖公园合办的“盆景世界”于2005年被列为“中国盆景名园”。他们还创建了“温州市红欣盆景艺术博物馆”。他们夫妇先后出版了《中国盆景造型艺术全书》、《紫砂壶盆景艺术》等多部专著。他们于2011年创造出紫砂壶盆景。紫砂壶造型优美,透气性好,传热慢,适合植物栽培,而且与茶文化一起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紫砂壶盆景成为中国盆景品类中的一朵奇葩。
近年来,林鸿鑫夫妇深入学习研究了花瓶以及瓶花的历史沿革及发展。花瓶和瓶花虽然由来已久,但是一直以来,花瓶的构造不适合种植有生命力的花木,而瓶花一直是剪插性的作品,仅可提供较为短暂的观赏,瓶花并没有获得长久的生命。另外,剪插瓶花与保护绿色植物的现代文明产生抵牾。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如何使得花瓶与瓶花艺术突破传统,发扬光大,成为林鸿鑫大师思考研究的一个课题。在紫砂壶盆景的创作基础上,他们悉心琢磨,大胆构思,利用现代发达的电动工具,突破花瓶的固有格局,在花瓶中营造适合植物生长的局部环境。屡次尝试,反复调整,花瓶盆景在他们的创意与实践中脱颖而出。
花瓶盆景是继紫砂壶盆景之后的另一朵奇葩。它赋予了花瓶新的艺术含义和生命意义,也给盆景艺术增加了新的样式和看点。有诗赞曰:白玉金边素瓷胎,雕龙描凤巧安排;玲珑剔透万般好,静中见动青山来。 花瓶盆景的美不言而喻。
下面是一组花瓶盆景制作的先期作品。它们在传统剪插瓶花的基础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即在花瓶中栽植了永久性成活的植物。为控制湿度,保证植物生长,仅在花瓶底部钻了漏水孔,再不对花瓶作其他加工,保留了花瓶原生态的形状。这也是这一类花瓶盆景制作的靓点,不足之处是有的花瓶的瓶颈瓶口较为细小,不适合栽植花木。因此,这一类型的花瓶盆景既是瓶花与花瓶盆景的过渡性产物,也是花瓶盆景中有其独立风格的作品。
图2-18
吐蕊:
这是一个小巧玲珑的景泰蓝花瓶,它的高仅有一尺左右。瓶身“花开富贵”四个字若隐若现,烘托了它的幽雅。更为奇绝的是瓶口有一株犹如金钩倒挂的猴子般的李氏樱桃,它弯曲的腿和脚牢牢地钩住了花瓶,然后柔美的身段向下伸展,再生出像千手观音似的枝条,在翠翠的绿叶间,竟然开出朵朵粉花。整作态势灵动而又均衡,花繁叶茂而又疏密得当,在精致几架的托举下,浓浓地传递出的却是一个“雅”字。(图2-18)
图2-19
迎春:
古典雅致的几座,洁朴的青兰陶瓶,一株藤蔓类植物炮仗花的枝干像顽童的手臂从瓶中伸出来,他自己躲在瓶子里,手里抓着一把红红的炮仗,在噼噼啪啪地燃放,渲染出新春佳节的喜庆气氛。春天来了!(图2-19)
图2-20
清香:
古铜色的陶瓶上,堆雕的游龙活灵活现。一株枝叶苍翠、素花绽放的栀子花自瓶中斜伸出来。绿叶、白花、深陶,形成了色彩鲜明而又和谐统一的对比。让人产生清爽愉悦的感觉!(图2-20)
花瓶盆景的创作理念
(一)花瓶作为盆器的二次创作
1、花瓶二次创作的工具。
花瓶本身不具备种植花木的条件,必须经过一番改造,增加花瓶的功能,这就是花瓶作为盆器的二次创作。花瓶的改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代电动工具的出现。或者说现代电动工具为花瓶的二次创作提供了可能。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敢揽瓷器”,就说明工具的重要性。花瓶作为盆器二次创作的电动工具有电锯、电钻、电磨石等。(见p23工具图)
2、花瓶二次创作的基本原则。
(1)、观赏性:花瓶本身就有着千姿百态的观赏价值,将花瓶替代花盆,是花瓶观赏功能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因此,二次制作仍然要围绕其观赏性进行,好比美容手术,“忍痛割爱”换来的是“锦上添花”。操作前应仔细观察,认真构思,因势利导,像刨丁解牛,心中有数。尽量维护其原来形状的基本结构,尽量利用其原有图案的整体完美,尽量使其原有图案成为盆景制作的有益元素。
(2)、实用性:花瓶作为盆器二次创作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让其具备花盆的功能。即可以种植花木,且具备花木成活的条件。同时,其空间可安置微型山石等等。二次制作就是围绕这一目的进行的。
(3)、耐久性:花瓶是比较娇贵的器物,二次创作时要考虑到其质地特性、考虑到其新结构的稳定和搬运管护中的安全,要力求防止破碎、坚固耐用。
(二)美学原理应用于花瓶盆景
花瓶盆景创作中所借鉴的美学理念其实与其他盆景是相通的。
1、以人文思想为核心的创作原则。
儒、道、禅三大哲学思想是中国艺术构成的基石。艺术创作的责任在于“成教化,助人伦”。儒学的人道主义、博爱精神与人格修养是艺术家立身处世的准则。孔子倡导的无谄、无骄、勤事、慎言、笃学、刚毅等等优秀品德,庄子的“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至高境界,都是盆景作者需要修炼和追求的目标。
总之,应当把上述理念融化在盆景创作的设计思路中,把对生命的敬畏、对物力的珍惜、对自然的热爱、对艺术的执着体现于花瓶盆景的创作之中。
2、全方位观赏的原则
艺术品的直接意义即可供观赏,可娱人耳目。但是观赏一幅画与观赏一幅盆景的最大区别在于,画是平面的,盆景是立体的。一般情况下观者可以在一个位置看清一幅画作的全部,而在一个位置不可能看清一幅盆景的全部。欣赏一幅盆景作品往往需要上下、前后、左右的全方位地观察,所谓“移步换影”、“边走边看”、实现“看得透,窥其穿”的观赏心理。为此,盆景创作过程中虽然存在正反主次,但是应当做到面面俱到,面面精致,面面是景,一步一景。
3、构图的形式美原则。
(1)、运用好观众的视觉心理。一切物象必须通过视觉器官和视觉神经所产生的心理感应,才能反映出来。视觉心理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联想,通过联想对直觉中的事物进行分析、补充、纠正、综合,实现一舟见水、一石见山、一木见林、一僧见寺的效果。
(2)、运用好起承转合的布局方式。起一般指近景,需大小得宜,显出气势;承是起与转的过渡;转是承接之后的转折变化;合是结束,并且与起呼应。
潘天寿先生对起承转合有一个很形象生动的描述:“起如开门见山,突见峥嵘;承如草蛇灰线,不即不离;转如洪波万顷,必有高源;合则风回气聚,渊深含蓄。”中国画构图的基本规范有“S律动”,起承转合是S律动的具体运用。借鉴于盆景创作,其目的是使得盆景的一景一物、一花一石无不密切相关,浑然一体。
4、构图的透视与空间原则。
(1)、远近法。“透视”是由西方绘画体系传入的专业词汇,是指在一个平面上要表现出一个物体的空间、立体的感觉时,由于物体的大小、高低以及观察者视点的位置、方向、远近、角度的不同,而产生的视觉变化。中国画将透视原理称之为“远近法”。根据透视的原理,盆景的布置也是通过远近、大小、轻重、虚实、疏密、强弱等等,表达盆景的层次、对比及深远感。
(2)、布白。构图的空间原则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布白。盆景制作中的布白与绘画中的布白原理相通,即通过对空白的布置利用,达到虚实相生,虚实相谐以及简洁明快的目的。
5、构图的物象布置原则。
(1)、开合关系
开与合是物象布置的基本原则,大到整体构成,小到一枝一叶,起手生发之间的相互照应,都属于开合的范畴。所谓上开下合,下开上合,左开右合,右开左合,错落有致方能构成变化。
一大一小、一轻一重、一长一短、一纵一横,都是开合关系的具体运用。
(2)、虚实疏密
虚是指空白,实是指实物。所谓“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轻重、厚薄、大小、远近、有无,都是虚实的变化。虚实相生,繁简相托,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以实救,实以虚救,贵在随机应变。疏密是实物排列之变化,所谓“密不通风,疏可走马”。疏中有密,密中有疏。
(3)、动静相依
可动的物象如花草树木、人物、动物等,静的物象如山石、房舍等。以动显静,静中求动,动静互依,动静互补,相辅相成,相映成趣。
(4)、均衡合度
均衡是盆景创作中物象置陈矛盾的统一,是对称的升华。是将物象的形态、体积、重量、强弱等各种元素合理配置、组合的结果。以达到视觉的满足,使观者获得一种平衡稳定的视觉感受。其中对“合度”的把握,即中国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体现。
(5)、参差起伏
在整体造型上跌宕起伏、高低错落、参差不齐,才能使得物象的布置生动有致。当起伏、疏密、聚散、动静等等元素相互影响、相和作用时,就会有郑板桥所描述的“参差错落无多竹,引得清风入座来”的佳境。
鸣谢:感谢陈习之老师授权发布!
为了更好地感受和体验大师的创作环境,请您跟随小编走进——深圳盆景世界。
视频丨走进深圳盆景世界
想要阅读更多原创文章,敬请关注《岭南盆景》微信公众平台:lnpjsj,分享最有价值的盆景文化。 欢迎投稿、留言参与交流。